地方政府应扭转思路,多多关心一些创新型的中小项目、甚至微项目,这才是中长期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
尽管“调结构”早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旋律,但是,对地方政府来说,对大项目的依赖却挥之不去——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5日报道,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发布之际,各地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与往年一样,均对下半年加快大项目投资尤为重视,地方领导甚至为此密集拜会相关部委,请求大项目提前动工。
客观而论,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当上马一些大项目,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等,以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对于一些已经审批并已上马的大项目,为了保持投入的稳定性,避免项目烂尾造成“沉没风险”,请求提前动工,也可以理解。
但是,地方政府如此密集的大项目“跑部公关”,还是令人极为忧心,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仍然没有改变。
一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眼中,大项目都被视为地方经济的“定海神针”,投资上马大项目,不仅可以确保地方经济增速的不掉队,而且地方主政官员还能将其视为难得的政绩。
可事实上,大项目真有这么神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大项目往往因为投资规模大,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刺激极其明显,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些地方政府花大力气送地、送钱(补贴)、送政策引进的一些大项目,除了表面有助于拉升地方GDP外,对地方经济的整体带动效应,其实并不明显。
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说,当下不仅没有上马大项目的必要,甚至也已没有上马大项目的空间,因为大项目一般以“铁公基”为主,以江苏省为例,在上一轮(2009年)投资刺激的助推下,区域半径并不大的江苏省,其13个地级市甚至建有9个民用机场,但时至今日,却仅有一个机场运营处于“微利”状态,其他均为亏损。
值得思考的是,在地方债务规模持续高悬之下,地方政府是否还应急切上马大项目?据去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比2010年增加4410亿元”。以今年计划重大项目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湖北省为例,其省会武汉市截至2012年6月底债务余额已高达2037亿元,当前债务率高达190%。
在近两年地方债务规模不减反升的情况下,其实地方政府应该减少大项目依赖,对一些此前已审批但尚未动工的大项目,应该结合当地债务水平适当暂缓,因为大项目即使有央企投资,有社会资本参与,甚至得到中央财政支持,但是,还是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甚至送地送政策的。
大项目依赖症危及经济转型。只要地方政府的大项目依赖思维不扭转,我国经济仍会沿着“投资拉动→债务增加→卖地维持”的负循环路径狂奔,直至我国经济的内生动能消耗殆尽。
之于当下而言,决策层应该统筹思考,根治地方政府的“大项目依赖症”,结合不同地方的债务水平和经济状况,对大项目该缓的缓、该缩(缩小规模)的缩、该停的停。地方政府则应扭转思路,多多关心一些创新型的中小项目、甚至微项目,这才是中长期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相关知识
评论:地方“大项目依赖症”阻碍经济转型
评论:土地财政“摸家底”倒逼经济转型
评论:松绑楼市并不意味可以放缓经济转型
评论:地方政府忙救市不如早转型
评论:楼市“维而不稳”考验经济转型毅力
评论:地方媒体叫卖商品房意味什么
评论:地方“救市” 凸显“土地财政”困局
评论:土地审计须公开透明一查到底
智库观察:最大的泡沫在实体经济 +互联网 更有效
评论:楼市分化最终指向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