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配合地方政府,积极进入土地市场暗中“托市”的消息从5月份开始流传,随后声音渐小,近日风头又有所回转。
国企改革是市场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层面。那么,国企在房地产市场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国企又该如何前行?
土地市场,似乎总少不了国企的身影:市场好时,土地竞拍现场少不了国企的举牌;市场暗淡时,国企被认为是地方政府的“好伙伴”,制造一两个超高溢价的土地成交案例,坚定左右摇摆的房企前进的决心。另一方面,从今年年初开始,产权交易市场中也常见国企的身影,3月份之后,北京城建先后卖掉了北京和三亚两地的3个项目,中石化也转让手中的土地项目。
的确,有些国企在房子卖不动的时候开始出现问题,但出现这种情况,在国有房地产企业中也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但一边制造土地市场繁荣,一边“卖子”保命,截然相反的行为着实让人们看花了眼。
从要求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开始,“国”字号的地产公司便备受指责,舆论把不理性的市场行为一股脑儿地推到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身上,即便数据显示这些非地产主业的央企在房地产市场的份额很小很小,但强大的舆论早已把这些数据淹在了角落里,乏人问津。
笔者认为,国资类的房地产企业其性质决定了经营策略与方式和民营房地产企业有所区别,在市场冷淡之时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一些土地财政的困难,无可厚非,要注意的反而是在房地产市场一片向好之时的行为。
本轮调控之初,国资委曾要求非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虽说这些企业所占份额不大,但其仰仗的央企背景给了其在土地市场“横冲直撞”的底气,容易破坏市场本应有的发展秩序,造成地价波动较大。所以,国有企业要响应国资委非地产主业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精神,尽量退出房地产这个高风险和高资金投入的行业。
一些公开数据显示,在调控中,国企遇到的困难普遍比民营企业大,负债率等多项不好的指标普遍比民营企业差。所以,继续发展地产的国企,应当加强市场行为的监管,以及提前防范风险,修炼好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风险防控指导,对于国有资产流失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错误决策等问题,必须问责。
相关知识
评论:国企搞房地产与民企有什么不一样?
国企搞房地产与民企 有什么不一样?
装修环保大问题 水漆与油漆有啥不一样
德维尔陈宇:国内首推出口美国“木态板”
玛格唐斌:没有工业4.0互联网基因做不好全屋定制
专访丨Ray Chuang 庄瑞安:好故事成就好设计
智库沙龙实录:智能家居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大卫蒋卫:胆量、智慧与坚持 不疯狂不成魔
评论:治理出租房乱象须有经济手段
智库沙龙: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搭上资本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