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万科前海企业公馆展示区垂直绿化项目。
星河丹堤隧道上盖绿化项目。
深交所内的立体绿化。
梅山苑屋顶绿化。
在深圳,许多市民对立体绿化的认识,源于立交桥。很多时候,穿梭在市区内的人们似乎完全感受不到错综复杂的水泥立交桥的存在,映入眼中的多是随风摇曳的绿色。爬山虎从地面直伸到桥身包裹着一根根水泥桥柱,桥体两侧护栏内的藤蔓植物向外垂下,整个立交桥似乎是用绿色枝叶搭成。
立体绿化,这个新鲜的事物,随着深圳加快推进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渐渐出现在市民的面前。在深圳这座满眼皆绿的城市,绿化建设将不再局限于“见缝插绿”,而且要向“空中借地”,以提升美丽深圳新形象。
打造国际化城市环境
“立体绿化”概念呼之欲出
深圳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立体绿化”概念已呼之欲出。在推进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中,立体绿化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被提出,在深圳还是第一次。
地面看城市,高楼林立;从空中看高楼,光秃秃的楼顶。如果从高处放眼望去,能看到满眼绿色,那该有多养眼?目前深圳正在努力让这样的场景成为现实。根据会议要求,立体绿化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绿墙、悬挂绿化、花槽绿化等形式,日后深圳将向屋顶、墙体、立体桥等等“借地”,形成满城皆绿、满目皆景的城市绿化景观效果。新建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大型公共建筑时,同步设计建设立体绿化。既有建设、桥梁建设立体绿化应满足荷载。给排水、防水等方面的要求。2017年前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大力构建“空中绿肺”。
绿化也需要有标准。深圳在明确要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和立体绿化水平的同时,强调要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城市绿化美化标准和做法,按照景观优美、精致典雅的要求,追求经典、追求质量,在城市门户地区、景观大道、公园绿道、海岸公路、公共休闲等区域以及常见“城市家具”上打造国际花园城市新景观,提升美丽深圳新形象。
大大降低PM2.5
3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每年可滞尘逾48吨
城市立体绿化不只是看起来很美。这种绿化手段另一重大作用,就是能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热岛效应、耗能惊人、人们内心压抑这些“城市病”,代表着未来城市的一大发展趋势。
采访中,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园林与林业研究所所长谭一凡对记者说,深圳经过34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强度已经接近50%。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法国大巴黎地区的开发强度不过为21%,英国大伦敦地区的开发强度也只有23.7%,日本东京、京都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平均开发强度仅为15%,香港的开发强度仅为24%。因此,深圳选择立体绿化,不仅仅是地面绿化的补充,也不是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而是高度城市化的必然选择。立体绿化既是有效增加中心城区绿量,再造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同时,立体绿化也是解决土地资源稀缺和生态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与有效对策。
可以大胆设想, 深圳即将新增的3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面积,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有专家指出,其一,根据夏天每平方米屋顶绿化可降温3℃、每天可节电0.1066度的国际最低标准计算,每天可节电3万多度;其二,按每1000平方米屋顶绿化一年可滞尘160到220公斤的联合国环境署研究结果计算,30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每年可滞尘48至66吨,这对降低PM2.5会起到很好作用;其三,屋顶绿化每年能截留70%的雨水,30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可大大减少城市水处理设施的压力。
学习欧美国家经验
亟需就立体绿化立法制定相关政策
在欧美不少国家,立体绿化因其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被看作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因而得到政府公共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与之相比,我国各级政府立体绿化公共政策的制定相对滞后,相关的探索仍相当冷清。因此,不少专家呼吁,深圳要在立体绿化上迈出大步伐,亟需就立体绿化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
事实上,深圳在立体绿化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记者查阅一些资料时发现:深圳新修订过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鼓励通过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增加绿量,规定了屋顶绿化可折算为规划控制的绿化覆盖率,对覆土深度1.5米以上的屋顶绿化可按0.8的系数折算。2008年制定的《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导则》也作出规定:所有的新建与改造政府建筑必须进行屋顶绿化设计,政府建筑50%-70%的可绿化屋面应实施绿化,一般建筑40%-70%的可绿化屋面应实施绿化。而2007年发布的《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和2009年颁布的《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都明确规定:“可上人屋面的绿化面积占屋面面积的比例应大于50%。”
大力推进
今年每个区要推进1-2个立体绿化样板工程
市城管局园林处调研员丁少江告诉记者,目前深圳一些建筑也开始注重立体绿化,比如新建的深交所室内室外都进行了立体绿化,尤其12层更打造出一个面积为1600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带;福田中心区的市民广场南区的中轴线附近打造的立体绿化带,一直延伸到会展中心,蔚为壮观。目前,前海一些建筑的设计也融入了立体绿化概念。
深圳立体绿化亟需“深圳标准”。据悉,今年深圳首先在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大楼推进立体绿化,每个区要推进1-2个立体绿化样板工程,日后深圳还将就立体绿化进行立法。目前,深圳即将颁布试行《深圳市既有建筑屋顶绿化容器种植技术指引》。
面对着未来深圳轰轰烈烈的“造绿行动”应该搞什么形式的立体绿化?这也是深圳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少市民提出,立体绿化不仅包括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也包括阳台、柱体、斜坡、棚架、围墙、立交桥等绿化形式,有复式的,也有简式的。不同的立体绿化形式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个区要因地制宜,首先要摸清底数,掌握全区有多少地方适合搞立体绿化。同时,必须结合气候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宜复式则复式,宜简式则简式,宜垂直就垂直,宜屋顶就屋顶,物尽其用。
规划缺位、法规滞后、投入不足和社会参与度低
立体绿化几大阻碍待扫除
目前,深圳正在积极推进立体绿化事业,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立体绿化事业依然存在规划缺位、法规滞后、投入不足和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业内人士称:扫除种种阻碍,深圳立体绿化将真正迎来“春天”。
问题一:规划缺位
建议:将立体绿化纳入绿地系统规划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也涉及立体绿化,但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综合规划不够,特别是立体绿化的形态布局不够明确。加上缺乏城市设计环节,导致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立体绿化项目的实施也缺乏相应的规划依据。因此,一方面是新增绿地面积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被舍弃。
据专家考证:一般七层以下的建筑外墙、阳台和屋顶面积的总和超过建筑占地面积的三倍。以深圳全市约200平方公里的建筑占地面积计算,深圳的立体空间资源将超过600平方公里(还不包括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等空间资源),相当于我市已开发土地面积的60%多。按2009年统计,我市光是建筑屋顶面积就已接近200平方公里,单工业厂房屋顶面积一项就超过80平方公里,这是一笔何等巨大的空间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必须加强立体绿化规划的引导作用。一是要结合我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将立体绿化纳入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我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二是要制定我市立体绿化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按照再造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提出立体绿化的形态布局规划,和分阶段推进的规划目标。
问题二:法规滞后
建议: 以刚性的法律条文有效推进
国家和深圳市的法律法规中仅对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做了一般性规定,缺乏具体且刚性的法律条文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导致全市立体绿化建设整体推进缓慢。而德国早在1982年就已立法强制推行立体绿化,新加坡和多伦多等城市都先后于近年对立体绿化专门立法。
鉴于此,深圳必须完善立体绿化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首先,明确将立体绿化作为再造深圳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的重大举措,以刚性的法律条文有效推进立体绿化。其次,要梳理和修编各部门(规划、住建、交通、城市绿化等)涉及立体绿化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使其互相配套和有效衔接。特别是应大胆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的立体绿化公共政策理念和手段(如生态补偿、容积率奖励、雨水费减免等),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的制度创新。
此外,要制订适合深圳本地的立体绿化强制性规范及标准,以等同于建筑行业的安全标准水平,规范立体绿化建设,使其成为深圳质量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问题三:投入不足
建议:要建立推进立体绿化激励机制
近10年来,特别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以来,我市的城市绿化总投入很大,但真正用于立体绿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很小。因此,我市立体绿化建设规模仍严重偏低。特别是在热岛效应明显、建筑能耗偏高的中心城区,立体绿化仍不足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市屋顶绿化率仍未超过1%,中心城区屋顶绿化率不超过2.5%,离产生显著生态效益6%的标准差距甚远。据知,德国平均屋顶绿化率在21世纪初就已超过10%。
有专家指出,深圳要建立推进立体绿化的激励机制,一是政府和社会要共同承担立体绿化的投入经费;二是要依照立体绿化专项规划,制定我市立体绿化7年(2014-2020年)实施计划。
问题四:社会参与度低
建议:要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
按目前情况看,立体绿化的舆论氛围偏冷,社会认知度与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各大媒体要加大对立体绿化的宣传, 以各种具体的实例宣传立体绿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立体绿化的法规和技术, 使发展建筑立体绿化成为社会的共识。
绿化植物不用浇水施肥 重点推荐容器种植技术
深圳立体绿化 技术展昨天开幕
昨天,由市城管局主办、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市首届“立体绿化技术展”,在园博园南广场正式揭幕,市内外15家从事立体绿化的专业公司云集,展览面积约2600平方米,展出了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层间植物绿化、悬挂绿化等多种立体绿化形式、技术及相关配套产品,这是我市乃至华南地区立体绿化技术领域一次较为系统的展示。
该技术展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市公园管理中心希望将“立体绿化技术展”办成国内外立体绿化先进技术的竞技场,遴选一批技术可靠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使我市的立体绿化从起点就能步入正轨,避免反复和浪费。
在参展现场,记者看到立体绿化行业“一哥”——“铁汉生态”,该公司是创业板首家生态园林上市公司、曾打造出深圳市证券交易所垂直绿化、深圳嘉里广场垂直绿化等景观,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设计独特的模块式垂直绿化、毛毡式垂直绿化、PVC管式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核心技术,领略到如何简单快捷打造出美观大方的立体绿化景观。
昨天,深圳还召开了立体绿化发展论坛(筹)第三次会议,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园林与林业研究所所长谭一凡对即将颁布试行的《深圳市既有建筑屋顶绿化容器种植技术指引》进行解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从我市既有建筑屋面的实际情况看,因为荷载限制,简单式屋顶绿化为其首选类型,少量既有屋面可以实施混合式屋顶绿化。同时,因防水等级普遍较低等原因,容器种植是既有屋面改造为种植屋面较佳的选择。
在展会上, 深圳“绿色之舟”公司带来的参展产品让人印象深刻:模块组合式多功能屋顶绿化装置,是容器绿化技术的创新。他们利用模块组合来构建植物种植平台,只需简单安装组合,快速构建成一个整体架空、具有防水、阻根、蓄水、过滤、排水、灌溉、抗风及雨水收集的轻型植物种植基盘,轻松实现建筑立体绿化。
深圳“黄谷”公司开发生产的铺地锦竹草等屋顶绿化植物,也让人过目难忘。这些植物具有耐干旱、无寿命限制、少维护或不维护等特点,可以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用修剪、不用喷药等特点,后期基本不需要维护与管理。适合大面积粗绿化,适用于天台、楼顶、铁皮顶、玻璃顶、斜顶等所有硬质表地面的快速绿化。
一谈到“润和天泽”的立体绿化技术,不少行家都会想到该公司创造性的开发了可供垂直面植物生长的特制培养基,其成功解决了如何为垂直面植物浇水施肥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立体绿化行业的空白。
立体绿化法规先行
德国:屋顶绿化可减雨水费
过去,德国曾实行雨水和污水处理费用混合征收。20世纪80年代联邦法要求将雨水费征收办法透明化,即家庭废水排放与雨水排放分别按自来水消费量和非透性屋面的面积分别征收。有屋顶绿化的家庭,按比例减免征收雨水费。这项间接的鼓励政策,在德国被认为是最成功,也是最公平的一项政策。
新加坡:绿化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
新加坡规划局2009年4月27日推出的LUSH项目:所有建筑,凡涉及绿化的部分、公共通道或休闲空间,包括建筑中间层天台、阳台、屋顶等均可以在满足某些条件后不计入建筑楼面面积(GFA)。同时,实行间接的财政鼓励政策,间接的鼓励政策一般涉及多项费用减免。包括建设项目许可费的减免、绿色建筑认证费用的减免、雨水费的减免等。
成都:低于12层建筑顶部须绿化
早在200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建筑层数低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高层和多层非坡屋顶建筑均应作屋顶绿化设计,且屋顶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屋面面积的50%。这是我国最早用行政规章的形式对立体绿化提出强制性要求的城市。2012年成都市屋顶绿化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总量为国内第一。
北京:立体绿化可折算绿地率
北京市2011年7月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的最大亮点是:立体绿化可折算20%的绿地率,直接解决了立体绿化最核心的利益驱动问题,也实质性突破了某些国家规范的限制,是我国立体绿化公共政策的一个新标杆。
上海:立体绿化可获节能专项扶持
上海市为了鼓励立体绿化,已启动实施《上海市屋顶绿化面积折算办法》。去年起,《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还明确将立体绿化纳入本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范围,单个示范项目最高补贴600万元,这个《办法》的出台对推动既有建筑立体绿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版撰文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湛
相关知识
深圳立体绿化3年“借地”30万平米 构建空中绿肺
北京在河北高碑店试点建30万平米“养老社区”
北京3年清退逾12万地下空间居住人员
负资产大师请回答
深圳保障房3年开工12.8万套 竣工仅5.8万套
深圳炒房客8年:投几万赚3000万 过程惊心动魄
3年 城北崛起200万平方米家居产业基地
土地流转信托方式一年规模近30万亩
广州:3年治理17.96万平方米城市危房
国务院稳增长将加大中央投资 3年改造棚户区1800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