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
,中国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今年1季度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增长了;6月,陕西首比排污权在西安进行交易,二氧化硫的起拍基价为2500元/吨,最高达到了4200元/吨。排污治理不到位的企业,为自身的行为付出了高额的环境治理成本。节能减排更需要产区政府的良好规划形成产业规模集群
节能减排、低碳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一定是今后的趋势,谬秘书长在多次公开场合都有谈到这个问题,尤其在上次产区论坛上,他谈的几个重点实际都是陶瓷行业目前以及将来面临的危机,只是有的企业很早就意识到,而大多数陶企还没有这个意识。我曾说过明天就是机会,衡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标准是其预见和投资明天机会的能力。
企业如此,行业也是一样。节能减排,一个是利用率、一个是使用清洁能源的问题。煤作为使用我国最广泛的燃料存在很大问题
,我以前在国家煤炭中心工作过,它不是不可以作为燃料,但是因为我国的煤含硫量很高,后续治理成本太高。《陶瓷信息》上期刊登的四川眉山陶瓷企业因为没达到清洁排放的要求被政府要求拆除设备停产,后来使用了新技术而使煤的使用更加清洁,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一个企业来说,使用这样的技术成本太高,不仅是小企业,对大企业来说也是会存在一个成本估算的问题。我们低碳也是要讲成本的,如果说要达到低碳的成本很高那也不是低碳了。所以我们现在寻找清洁能源是一个非常紧要的事情,国外避开这个问题就是使用天然气,比起煤气的治理成本,这是最便宜的一条路。
无烟煤问题
无烟煤如果含硫量少的话,它相对于其它能源来说会好一点,但是中国的大量煤石含硫量很高,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天然气的短缺也同样是个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
,现在有几个解决办法,其中有一个就是规模集群效应。如果形成规模化的集群效应,在一个区域内统一煤转气,而非由各个企业单独去完成,因为产量很大这样不仅能源成本、生产成本会下降,治理成本也会下降很多,;以前也试过比如在产区,在煤矿坑口燃烧煤利用产生热量来发电,但我现在还没看到它实现工业化。这个办法的出发点就是要集中,统一用各种可行的技术把煤变成气体,变成清洁能源以后再输送到各个企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产区也要集群,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状况就是,产区分散,同时也遍布了很多规模小的企业,一旦分散了,要如何让小企业不计成本地去实现清洁生产?这是不可能的。而分散的产区,也使得能源集中化无法实现。
像刚才谈到的天然气问题,它确实是个清洁能源,但运输其实也是个浩大的工程,企业没办法解决的,如果产区够集中
,企业集中,那么实现统一供气这是可行的,成本也会降低。这个时候出面解决问题的就应该是政府、产区了,企业只要面临一个整合的过程。作为产区,不仅仅应该是把地给到企业就完事,更应该有优良的配套服务和设施,例如能源。进行统一、整体的规划,才会有可能让企业降低成本,更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我上次看了关于高安现在使用天然气的情况,其实只要想做没有做不成的。但是中国没有规模效应,所以将来陶瓷工业从这个视角来看,第一个是集群,第二个是自身规模要扩大,现在这么多的小型企业是不利于清洁能源的使用的,不利于低碳经济。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样利用市场来推动,一旦市场需要,会比十所大学还能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说,产业的转移很容易,但是转型就不容易了。我觉得一定要有突破,要做成规模化集群。
“碳交易”市场有利产业链和新技术发展
说到市场需求
,我们国家在好几年前就有一些“排污权拍卖”、“碳交易”等事例出现,最近的是陕西拍卖了23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总成交额到达了944.9万元。有关“碳交易”市场问题,这样一种机制对陶瓷行业来说有哪些有利的因素?我一直强调要用市场的手段去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现在单靠政府来推,难度其实是很大的,政府辛苦不说还要用各种财政补贴去鼓励。但如果转换成,按照企业产生的价值和附加值来征税并分配谈碳指标,政府的角色就只需要制定规章制度,而变成由市场来执行和推动。
这样做,它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链,表面上这好像跟陶瓷行业的各个产业链条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有很大关联。比如说,在确定碳排放时,是需要检测、制定标准,相关的研究机构就要制定检测方法和标准,碳排放超过了,就要去市场上购买指标,那么检测这一环就会发展起来;而购买和拍卖是需要拍卖市场的
,那么拍卖市场也会发展;还有绿色贷款,企业要实行低碳经济,那就可以用可行性报告向银行获得贷款,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了。产业链就是这样形成起来的,这也跳出了我们传统的行业产业链条中国是煤消耗第一大国,这样一规划,就能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每个行业例如陶瓷行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还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产业链融合,这会是中国下一个经济的热点。因为不仅检测标准的方法论建立起来了,研发产业、交易市场、金融机构,银行都有事可以做。这样一来,也可以解决很多人诟病陶瓷行业产业链条过短的问题。
对于陶瓷工业来讲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因为相比起其它诸如钢铁、水泥之类的工业,陶瓷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窑炉能耗并不算太大,但总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每一个窑炉都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那经济效益就相当大了。我之所以说世界上陶瓷工业没有成功案例
,就是指在碳市场上没有成功案例,碳交易市场一旦建立,将会为行业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专利推广开辟了一条道路。自己企业研发并用好了,还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应用到十条、一百条生产线上,这个量就很可观了。既然可以到碳市场去出售了,就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显现,也能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因此对于陶瓷行业来说,碳市场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购买碳指标的一个市场,还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有经济作为推动力,鼓励新技术的推广。按目前的现状的话解决节能减排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难度很大,因为不能集中资源也不能集中资金。
中国将来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碳产业投资国。现在很多地方在造森林了,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同时还能进行碳交易,又推动了绿化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在找热点。我就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够将绿色、低碳的观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加大力度宣传
,要有前瞻性,对企业要有一种启示。现在很多陶瓷企业赚了钱不知道要投到哪里,就只能盲目地扩大生产线。我就认为,不用再扩大了,先投入资金把新技术研究好,这是国家大力鼓励的,还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实现其经济效益。今后我们国家发展模式会有重大的变化,政府立法,市场推动,政府不当裁判员,而是管理者,这就是国家的进步。企业要从关注产品低碳转向关注生活方式的低碳
陶瓷行业单个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的这种优势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在陶瓷行业内普遍存在着“类金融”现象,就是压上游机械化工企业的款,预支下游经销商的钱,结果阻碍了上游和下游的发展。低碳离不开机械工业的发展,意大利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它的机械工业很发达。针对这样的问题,将来我们可以让金融系统参与进来,一个叫买方信贷,一个叫卖方信贷
,也就是对于买方来说,果是有利于低碳的,那么国家就给予长期低息的贷款;而对于卖方来说,国家对于提倡的产业、新技术的推广,给予长期低息贷款。陶瓷行业目前的现状用经济学的一句话就是,交易成本太高,阻碍了技术进步。我承认我们的企业能够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很优秀,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是不够的。碳指标属于虚拟经济,从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就提出,要发展虚拟经济,我举个例子,美孚石油公司和中石油产量差不多,美孚石油上市价格达到每股100美金,而中石油只有17元港币。观察下就知道,美孚的高股价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有整个产业链、有服务,卖的是一种文化概念。同样道理,低碳产业也是这样的,我们将来卖的也是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一块瓷砖在生产环节运输过程中都实现了低碳,但因为铺贴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增加了房屋的重量
,这也不是低碳。我们只是从自身的产品角度去考虑,很少从行业的角度、从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深入到整个产业链、深入到生活方式中去。德国是欧共体中最发达的国家,德国政府提倡用淋浴方式,因为这相比使用浴缸会更节水。再比如说空调,我们国家空调耗能比很多国家多得多,为什么?摆放的位置不合理,很多空调被安装在窗户旁边,中央空调摆放位置一般会考虑空气最佳流动,所以造成有的地方很冷,有些地方很热,我们的空调散热系数太高,我们没有考虑到低碳生活方式,德国的百叶窗是装在窗外的,我们装在窗内,有什么不一样,装在窗外避免把窗晒热,而如果把窗晒热了,空调就会消耗更多的电能。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整个建材领域将会掀起一场革命,低碳不仅仅局限于一两件产品,而是整个产业链都要参与进来。注:本文转自张有卓搜狐博客| 进入上海名人、名记博客圈
相关知识
观点:实现节能减排关键在产业规模集群化效应
产业走向集群化 橱柜五金需加强品牌拓展
顾家家居 家居产业集群化发展
李兴华:实现LED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江西新明珠:将节能减排进行到底
地板行业方向浅析:走集群化发展之路
大岭山:家具产业形成集群发展合力
中商智库与中国南车研讨如何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直播:2010江苏.吴江地板产业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节能减排呼声高涨 建陶产业能否“清洁”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