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万亿中国版QE(量化宽松)即将出台”的传闻糊弄了不少所谓的嗷嗷待哺的市场人士。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强调,2015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媒体澄清:“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地方债务置换是在国务院对地方债批准规模之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行为。”
而引发上述假消息的则是另一条假消息:“财政部已经批复了3万亿的存量债务置换。”朱光耀昨天下午明确表示,国务院批准置换的规模是1万亿。他在回应媒体有关债务置换如何分配的问题时称,财政部马上会公布具体计划。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到操作层面,讨论最多的还是在置换方式上。但有一条是肯定的,财政部还是会利用市场的手段以及现有的渠道运行,不会另辟蹊径。”
猜测债务置换途径惹祸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3月6日说起。当天上午,经济观察网报道称:“财政部已经批复了3万亿的存量债务置换,其中1万亿的额度已经批复到各省财政厅,西南某省获得300亿的额度。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将在存量债务甄别的基础上,将存量债务中属于政府直接债务的部分,从短期、高息中解脱出来,变成长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债务。”
同时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对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台借的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我们已经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对一些历史债务予以承认,通过发债替换原来的平台债务,这样可以使债息降下来。”
在楼继伟答记者问之后,有分析人士便对债务置换可能的几条路径进行了预测,并进而演化出央行[微博]参与购债推出“中国版QE”的传闻。
有业内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版QE的说法是专家的猜测,此前市场只是对购债路径有所讨论,当时认为央行出手可能性很小。”
昨天中午,在朱光耀否认“中国版QE”后,被有的媒体当作“中国版QE”猜想提出者之一的经济学家刘煜辉[微博]在其微博上称:“移花接木,被人消费了一把,预期开了,口水战来了,解释也多余,随他去吧。”而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观点就是——中国实施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式旋转门计划,用国家授权的低息地方债置换银行体系和市场内高息地方债务。中国版QE推出也箭在弦上。
原本打算不作解释的刘煜辉,昨晚21时52分更新微博解释称:“外面有我一个什么讲话,其中大部分是我转发的一个信息,传播过程中转发信息的标注被有些媒体省略删除,产生移花接木和断章取义的误解,很遗憾。”其所称标注被省略的转发信息中,就包含上述观点。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由央行出手购买财政债在法律框架下是不允许的。”
汪涛表示:“置换是以新换旧,会使债务久期延长、降低风险,因此这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式,但这并不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这和美联储通过QE直接印钱在市场上购债是有本质区别的。此外,债务置换是财政政策,而QE是货币政策,二者不可混淆。”
朱光耀昨天还表示,地方债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应的大量资产非常优秀,地方债风险完全可控。对于未来置换规模是否扩大的提问,他说:“我们一定能管控好风险,你们就放心吧。”
地方政府一年可减负四五百亿
既然“中国版QE”是无中生有,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债务置换?
作为一名财税改革的研究和前参与人员,国君宏观任泽平则将这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定义为“中国式扭曲操作”。他认为,可能的情况是,经过国务院审批后,由地方发政府债券替换商业银行持有的城投债、贷款和信托,以长期地方债替代短期高息债、压低中长期地方债收益率。这类似于美国的扭曲操作(OperationTwist):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入较长期限的国债,从而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
但两者仍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扭曲操作是由美联储主导,而债务置换是财政政策,中国央行并不参与。“如果是央行购买,则是基础货币投放,考虑到截至2013年6月,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10.8万亿,如果全部由央行购买,无疑是大规模QE,我们不认为是这种情况。”任泽平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本报记者说,他所理解的“置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期限结构的调整,另一个是贷款变债权。而且,先行性的法律机制也不支持央行认购的方式。杨志勇表示,用何种方式处理地方债,与中国版QE都是两个概念。后者主要看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内部讨论的一种可能性的方案,就是通过发行专项债,也就是特种国债,来专门解决置换问题。面向市场主体,把各方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增加流动性,但并不新增货币投放量。
汪涛认为,由市场主体购债的可能性最大,更可能的是银行直接认购,“当前社会上有很多资金以储蓄形式存放于银行,与其买高风险、权责不清的债,不如用来购买地方政府债。”
事实上,仔细梳理便可知,存量债务置换其实是既定的改革进程,并非“突发事件”。任泽平表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8月31日《预算法》四审稿过会、2014年9月21日43号文已经明确了地方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地方债务替换有利于减少期限错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10年市政债替换高息的3~5年期城投债、短期银行贷款、1~2年信托。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3月8日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报经国务院批准,近期财政部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利率一般较低,匡算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亿~500亿元,这既缓解了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他支出。
根据最新财政部口径可知,新发市政债的购买主体应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任泽平认为这对银行的影响有两点:一是降低不良率(偏多),二是减少高收益资产(偏空),哪个影响更大需要具体测算。
中国财政空间仍然很大
当前,深陷通缩风险的欧洲和日本正在推行QE,美国和英国也在不久前退出QE。
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
美国QE主要从三大中介指标来影响市场——VIX市场波动率,国债和企业债信用利差(大规模的购债会压缩信用利差,导致对企业债吸引力上升),期限利差(QE主要压低长债利差,短债利率已经接近零)。
在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美联储首次启动QE,购买总计1.725万亿美元资产。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第二轮QE,截至次年6月,再次向市场释放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2012年9月,美联储第三次推出QE。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
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昨日表示:“美国财政问题一直是两党的必争之地;欧元区内部并非财政同盟,多年来深陷债务危机困扰;日本同样深陷债务困扰。这些国家的财政债务都在GDP的100%左右或更高,而中国国债仅占GDP的20%,地方债也不超过60%,财政空间较大,中国版QE的传闻明显是不实之词。”
相关知识
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马上公布 地方年减负四五百亿
一万亿地方债置换已启动:地方政府减负四五百亿
第二批置换额度快速下达 地方债置换或有第三批
蓝炬星电器2014年春季招商会盛大举办
地方债确定一万亿置换额度 允许借新还旧
万亿地方债置换正式开闸:江苏带10余省份跟进
首批1万亿地方债置换收尾 地方热盼第三批下发
财政部启动置换万亿地方债 改善银行流动性
地方债缺口2万亿 财政部要求敲定财税改革时间表
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平衡术:根本问题仍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