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并在成都、青岛、广州、杭州等15个城市提前开展。
不动产登记的落地,被市场认为是房产税开征的前奏,将加速二手房抛售潮。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青岛、泸州等多个开发商、市场机构人士了解,15个不动产登记的先行联系点并未出现抛售潮的现象,且在降准、降息后,交易量稳步回升。
短期来看,由于条例执行对象为发生交易、转让或抵押行为的不动产,并未涉及存量房地产,不动产登记对楼市影响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不动产登记是楼市长效机制的基础手段,对楼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首先,有利于统计和掌握全国房地产的数据和家底,目前房地产供应供过于求,且全国明显分化,除了和产业导入,人口流动等因素相关导致楼市需求不强之外,还和官方对楼市数据把握不清,平衡供地密切相关。
这也是过去十年里,房地产屡次调控,房价屡调屡高的一个原因,调控不具备针对性。
以限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为例,闲置房产一直被认为是投资性购房的缩影,但是截至目前,官方并未掌握全国各城市闲置房产的数量。
其次,为日后开征房产税奠定基础。产权清楚界定不仅意味着产权持有人权利受政府保护而不受到他人的侵犯,也意味着相关的产权信息更为清晰,官方也将清楚掌握 全国现有土地有多少、住房有多少。这些土地及住房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由谁持有,也知道全国及各个城市住房的类别及现有市场评估价值。而关于这些住房的信息 则是中国物业税征收的基础,也是确立中国未来房地产供求关系的规划的前提。
在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后,也将对住房信息联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奠定房产税开征的技术基础。
第三,倒逼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农村的房产也将纳入不动产登记的重点,此前的小产权房的统计和解决是一大难题,但随着不动产登记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小产权房数量、分布情况等相关情况将被掌握,小产权房的解决也将迎刃而解。
最后,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奠定基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多地正在筹建“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在掌握当地人口数量、不动产数据、产业分布、城镇化率测算等背景下,也有利于测算科学的住房数据,并据此安排土地供应,强化土地调控的针对性。
不动产登记后,相关的数据将和税收、银行、社保等相关数据相连,由此可以准确的了解各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精准的安排租赁性住房、共有产权以及产权型保障房的供应比例,也可以借联网严防骗保等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不动产登记也将为解决房地产的根本问题——土地财政奠定基础,更加让隐藏在住房市场背后的违规、违法的情况逐渐规范,促进楼市的透明、健康。
相关知识
不动产登记有望明年执行:楼市长效机制起步
房地产长效机制起步
三中全会公报:全面深化改革 房地产长效机制值得期待
房地产长效机制要搞三足鼎立
房地产长效机制要搞三足鼎立 只差房地产税
地区间“冷暖”差异巨大 房地产“长效机制”需要微调权
专家称今年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元年”
2014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元年” 有形之手将弱化
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需关注的问题
楼市长效机制加速搭建 房地产税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