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10月29日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二板块议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主持人:中央美院教授 黄建成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论坛的安排,第二个版块的主题发言现在开始,有四位嘉宾进行演讲。下面有请第一位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李炳训先生,他的题目是《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素质教育》。
1、《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素质教育》
发言人:李炳训(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炳训:谢谢各位的掌声,尊敬的老院长、张绮曼主任,以及在座的各位嘉宾、同仁、同学们,今天下午我是第一个发言,我一定在十分钟以内结束我的报告,一定要尊重这个,也体现学术公平的一个方面。
我的题目是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素质教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全球多元文化提供了各显灵通的新世纪和谐价值的文明对话,阐述了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营造了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责任和能力的人文气息,使我们感悟了人类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责任以及它的强大意识。同时呼唤在全球化视野下低碳时代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创造和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生存空间的同时,应该以坦荡和冷静的心态来面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反思。
在世博会期间,我们有很多感触,尤其在体现了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国际全球视野下多元文化的碰撞等多方面,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尤其是在各个国家的展馆,让我们看到各国展馆精彩的演绎,尤其是在低碳时代,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给我们提供了很值得思考的前提。可以说世博会是在国际视野下,加强着国际化的交流以及未来对人类发展的思考。作为我个人来讲,这么多年的设计艺术教育,尤其是从事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对我们国家更多的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来讲,应该对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把这个话题看的很沉重,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一、感悟上海世博会理念
在世博会强大理念的内涵中,感觉在人类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尤其是对我们反响最深刻的,在它的强大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展示现代文明的大的氛围当中,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来人类历史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在世博园当中,感觉到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经看到,应该说做到了家喻户晓这么一个程度,据说现在参观的人超过了7000多万。作为我们对于世博会的感触来讲,对我们国家第一次承办世博会,给我们国家更多的人群是一个很好的人类文明的课堂。
人类现代文明与人文氛围在世博园当中得到了很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感受到道德观念、民族文化、历史与传统、民族精神、人与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应该在场馆演绎过程当中给我们的体验感触过程中,这是印象最深的。所以说我们认为当代人类文明在满足人类共同需要的情况下,体现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各文明。世博会也是揭示了人类创造历史文化的经历与传承的意念,当今的世界对污染的问题、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也就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非常重视。
二、世博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的启示
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在作品当中怎么体现、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引领低碳生活的低碳设计,在这个主题上还要强调,要摒弃在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所谓某种意念某种意志的创造,这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念。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使设计教育顺应国际大视野的理性发展,尤其在对应和满足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又以何理念和作为应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设计与设计教育的价值,它的取向是“狭隘求眼前的务实”还是有悖于世界发展主流而误入歧途的低标准,所以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1、环境艺术设计与低碳时代。
当今是一个低碳的时代,世博会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刻,尤其是在主题馆看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这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作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低碳设计理念,已成为相关行业及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环境艺术设计是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物化与精神的创造过程。期间我们无论在景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上,应该重新认知自然界生成的规律和本质,乃至人在自然中依据客观规律怎么样行使我们的责任?值得我们思考。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我们现在所谓的富裕、所谓的文明。更应该强调的是设计师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共存境界的创造者,这个作为设计师应该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
2、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在我们近30年的环境教育当中这是值得总结、值得思考的,人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内涵包括哪些呢?应该说包括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意识教育、精神修养教育,这些方面就不展开讲了。总之我感觉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来讲,在我们整个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当中应该作为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包括我们课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定义,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它是如何的标准、如何的定位,我们说创新性的人才他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人文修养,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应该更加希望突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回想起来我们现在整个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当中,有多少课程的内容是充斥着人文教育,这个从各自院校教学培养方案的体系当中,应该有一个答案了。
3、可持续教育与持续教育。
可持续教育是关注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的中心课题,另外我们对于人才的可持续教育,认为在本科教育体系当中,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体现基于可持续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另外在设计方法论教育、设计核心价值的判断力教育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人才的持续教育问题,我们认为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说在四年的学科教育当中,在四年里面作为成才的一个定势,作为我们受教育者来讲,对于人才培养是否存在急功近利?我们应该保持着一个很好的平和的心态。学生真正成才还需要走入社会以后长时期的磨砺,包括他的再学习,以及不断的体验、认知、修炼,甚至需要较长发展时段的学习过程。这一点我感觉近些年来,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还有国家的教育机构,我举个例子,盲目追求就业率,我感觉在我们的设计教育环节当中应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我感觉怎么去体现培养人才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昨天我们到西北三原县去体会窑洞的居住情况,我在天津多次上网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在次应该说对于我们今年为农民而设计的主题,我感觉特别的感动,尤其对于中国的八亿农民来讲,给他们服务,为更多的受众群服务,这是我们几代人作为行为的宗旨,包括在座的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们,应该说是我们毕生的价值追求。昨天我们在现场和很多农民接触,百分之百的交流的对象他们都感到地窑式的建筑是他们几代人的传统,他们也不想打破,十分热衷于地窑式的生活,冬暖夏凉,这是最基本的方面。所以我感觉在我们很多今天的介绍,还有获奖的作品当中我有一个体会,昨天有很多专家进行交流,就是地窑式的居住环境给更多的农民朋友在介绍、在推介原生态的居住方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给予更传统的可持续的居住方式内涵当中,更应该凸显科学生活的内容,就是应该享受一下我们当代的时尚,当代的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生活提供的一种帮助。所以这一点我感觉是引领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这个时代的成果,享受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我想这一点是今后值得我们更深刻的方面,也值得我们更多人去努力、去探讨的。
最后一句话,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地窑居住生活环境让更多的农民朋友生活的更美好,让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上升的更快,应该说这是我们人类对于生命价值的一个追求,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念,应该要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设计师要先行,当然我们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更应该先行一步。
谢谢大家!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下面有请第二位嘉宾发言,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丁圆教授。他演讲的题目叫《共性与个性——浅谈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学的特色教育》。
2、《共性与个性——浅谈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学的特色教育》
发言人:丁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丁圆: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今天想讲一下关于学科建设的问题。早期这个学科叫欢迎艺术设计,最早是的老张教授为首的一些老先生们倡导出来的,我们学校在2005年的时候讨论成立一些新的专业和教育体系,其中涉及到关于景观与环境的分化,当时在张老师直接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开始讨论关于景观这个学科体系的问题,05年成立了专项的科研课题,从那个时候开始对景观学科将来的发展和整个的体系问题做了一些实际的调查和探讨的工作。
一、院校数量统计
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设置有景观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0处以上,2008年更高达1200处以上,甚至有的统计说可能会达到1500所,这样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招生人数和师资不足的现象。
二、专业的院校背景分类
可以大概分为主要个四个方面,包括传统建筑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农林类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师范类院校,如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类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等。还有其他类型的大学,如商学院、文学类院校等。专业的整个序列发生了相当混乱的状态。
三、各类院校课程体系设置重点
各类院校课程体系设置重点发生了分话,有园林设计类、理论指事类、工程技术类植物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社会实践类的,各个院校拼命的想创造自己所谓的特点,理工类侧重于技术,农林类侧重于植物性质的自然环境科学,艺术类理所当然在表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中国做设计要做两个学问,第一个学问就是所谓的文化和概念,第二个学问是表现。这似乎有褒扬的意思也似乎带有一点贬义,我们只要把表现做好学问就能做好吗?
围绕学科建设,04年开始或者更早一点的时间,看到北有清华、北大等学校在围绕学科建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探讨,包括学科的内容、名称、文化方向以及建设的纲要性特色性教育等。我们做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可以发现很多的艺术类院校的确是有因人施教,因人授课,表现类课程的时间占到了一半左右甚至更多。这样一种学科教育很显然对于我们提出的人文教育、特色教育、创新性教育方面是带有很严重的缺憾。
这是三年级的学生下乡做的东西,有一些图片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表现的方法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这是很宏大的一种场景,通过手绘的方式、写生的方式可以完完全全的刻划很生动的表现出来,甚至对一个街道实际的测绘,包括街道细微细节的变化都可以表现的非常生动。这种表现的方式其实教你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演化成一种设计的手段,这是我们工作室当时做的一个周边景观的快题设计,三小时到四小时的方法,他就可以把手绘的工本很快的导入到设计的方面,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是一个设计的儿童活动场所,是四个小时半天的一个快题设计,这是带有一些建筑为主体的周边环境设计的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很明确很快速的表现出来,这个也是一个。
在这样一个形式的范围当中,我们来反思这个学科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何为共性?何为特性?比如同济毕业的学生和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他们之间有没有对话的可能性?不要认为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如果变成了偏差,没有一个学科或者说一个行业的共同准入的话,这种所谓的特性会导致偏差。
学科的概念是什么地方都有,包括分析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学校他的背景出发来介入这个问题都是对的,都有阐明自己观点的可能性。从规划到设计,宏观的微观的他都可以产生自己的侧重点,从这里可以发现我们研究的对象从纯自然的一直到城镇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的整个研究对象集中在城镇的区域、在人工化的区域,也可以集中在自然生态的区域,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共生区域。这种侧重点不同,其实就可以带来你学科或者研究方向的特点。学科涉及到这么多,我们可以归归类,比如涉及到理工类、农林类、艺术人文类、医学类,甚至社会管理类,这里面氛围理学、设计学等很多,跟我们的课程相关的以及我们可以运用的方面,我们把所有的关联学科都可以拿过来进行分化,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这么多的关联性,这么多的关联性其实要应用过来是非常的困难。它会从不同的角度介入,比如审美的角度,就说美学上认为只要是好看的,当然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的,从规划生态系统、人的交通系统,什么什么其他系统,它可以纳入到一个系统当中进行认知,同样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符号类、文化类的现象去读解,符号是文化一个重要的读解方向。
这是我们把常规的一个设计认为是一个场地、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点的话,它可以分为主要的内容和主要的方法,很显然我们可以发现景观的要素,有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等,有区域问题、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这个是涉及的主要内容。同样要完成这么多的内容,它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生理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构成了这些方法以后我们形成了一个主要的方面,换句话说,只要具备这样的方法和内容就构成了这个学科共同的基础。相反我们可能每个院校侧重于自己的历史的、文学艺术的管理甚至哲学的,就构成了它相关的去读取一个场地一个新的设计方法,我们重视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的感情问题,文化艺术的表现、情趣、价值观、制度应用的方法加以改变,就构成了学科的共性,你可以切入到不同的方面加以强调,但是首先要有一个学科共同的认识标准,也就是说在这类学科重要的平台上我们再去发展相关的内容、相关的方法,侧重点,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学科、学校的共性。
我们看看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或者有一些比较认知的学科。比如哈佛大学,这个方法当中突出的是管理的能力、场地的分析与规划、生态技术方法,也就是自然与技术方面的内容,作为它一个核心要去掌握的控制方法。相反像台湾的大学当中,做了很多的宣传活动,它相当于把我们所掌握的传统园林、传统的施工工艺和西方像美国这样的一些科学技术相结合,来突出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方面,所以它的课程体系非常多,涉及的面也非常多。同济大学其实做了三块,有理论与方法、景观资源策划、工程技术,这三块并列的出现,来强调它的景观规划,原来是景观园林,它有这样一种规划的体系。南京林业大学相对的课程比较弱一点,它更多的把前面两年甚至两年半的时间都放在园林树木学、育种以及培植等方面,后期技术性的方面,考核和设计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景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筹办的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核心课程,这个课程里面非常多,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包括基础课涉及到20门,这么多的课程稍微规划一下,有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这些课程放在任何一个大学都难以完成。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个核心的整理,核心学科包括生态与生存环境的问题、形势与美学的问题、行为与文化的问题,作为三个主要的核心主干。然后在这里面需要要有景观理论的支持,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与美学、规划学,作为它的理论性支撑,相对应的专业有这样一个具体的划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风景与旅游区规划,这三条主线归纳下来,我们把我们的课程直接落在设计与美学基础之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我们把它这样来加以定位。三个合为一体的话,三个要素在这里非常明确,其中艺术的场地问题的艺术化,生态和我们景观相结合的生态景观,人文跟景观相结合的人文景观,于是确定了景观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这三点的结合。
学科整个的背景角度来看,偏向于刚才对象方面的城市主题和自然生态两个方面,我们侧重于在人类生活的城市化生活为背景。在对象的前提下,从尺度上来看偏向于规划到偏向于设计,我们偏向于设计,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宾水景观设计、小尺度景观设计等,我们以这个届偏重于城市设计中小尺度作为我们主要的核心,这就确定了我们学校或者艺术类学院的景观学校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面我们更加的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城市生态学,一个是景观空间的设计学(文化、行为、心理),因此我们很明显的侧重于在整个规划的右侧部分来加以发展。
学科背景我们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在背景当中有相当多的时间侧重培养的目标是在理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景观的综合设计能力,在设计方面我们强调中小尺度的设计、艺术素质、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另外非常强调团队的合作和管理精神。因为今后各个学科的交融、互相协作是将来成为一个设计师必备的方面。因此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将来这个学校出口的导向,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学科将来出口的人员一定要从事设计行业,从他的策划、管理、行政管理到教学科研,他应该处于人才将来要去发展和介入的方面,这个应该做一个更好的这方面的推广。
在这里其实强调的所谓共性,主要的方法和主要的内容所界定下来学科整体的对接,以及20%拿出这个东西来培养我们所希望的个性化的特征。在这里面其实我们更多的谈论的是种子和大树的问题。所谓的大树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其实从植物学的角度上来看大树的移植是非常困难的,恰恰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个饱满的种子,在任何场所都能够生根发芽,具备这样一个能力很好的人才,应该这样来定义这个学科。
下面我们简单放一下,这是我们所提交的基础环境和支持,有的是了解,有的是掌握,是这样的一个方面,专业的知识方面也是有掌握的和了解,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学科的区分,专业的技能方面就是更多的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就是研究的一个基础能力,另外中小尺度的设计能力,其他的具有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表达能力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强调的是有基础的设计和方法,强调的这个能力,其实都是从我们刚才的关系上面抽出来的我们要强调的重点方面,在这里面包括今年参加张老师所主持的这个活动,其实都是更多的强调一个学生的实践和判断能力,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丁圆老师的发言。下面有请第三位嘉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刘彤昊先生。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3、《试论美术院校营建学院教学与实践的核心价值观》
发言人:刘彤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建筑师)
刘彤昊: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我片子很多但是我会讲的很快,具体的在文章里面,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有一个营建学更适合恰当的来定义、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室内和景观、历史理论等,用这样一个营建学来包容所有的内容,它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可以用建造来概括。
举一个最伟大的例子,这是他设计的城市,虽然是一个梦想,这是我十多年前的一次朝圣经历,在远远的沙漠里面就是他住的地方,也是和学生一起盖房子,也是一个教室,这个房子设计的非常细,连洗手间里面都有很丰富的构造。在当时十多年前的别墅,他的参观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亿人次,八美元的一张门票,他所有的地方都是八美元,他就可以创造了几十亿元的财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设计师的道理就在这儿。
这个是他在沙漠里面独特的做法,这个屋顶是半透明的,刚才在起居室里面有一个陈列,原来是没有屋顶的,这是一个水池,大家可以跟着我在烈日的阳光下逐渐的来亲近大师,你会感觉到他的精神好像在天空中飘浮着。更好的照片在专业书里,这是我自己拍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非常棒的,连石头上面都有雕塑,洗手间里面也是特殊的构造。每到晚饭之后可以在这儿弹钢琴、聊天,所以这是一种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我把它定义为一种广义的设计学,就是从景观、环境、规划、城市甚至到城市和建筑、室内,包括艺术品都是统一来做的。他当然也很喜欢东方元素,同时还有一个事务所,可能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和教育家最理想的方式,这是他的报告厅,里面有一些东方的元素,大家可以看这个灯很有意思。右上角的一张图片是老子的一句话,建筑的意义在于空间。
他同时也做了一些类似于艺术品的东西,这是一个壁炉,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房子,建造是多么的精湛,这是他已经毁掉的帝国饭店的厅,这是很可惜的。我们的张教授也有一个画放在老师和学生作品集的封面,里面是彩色的,封面做了一个黑白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核心价值。
这是北京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所有的管道,包括电线都在柱子中解决,这是科威特阿联酋馆在世博会,这个是大师设计的门把手,这是大师的草图,这就是我说的广义建筑和广义设计学的概念,所有的学科都可以融合在一起。北京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以我们说这个全世界现在也有一个建筑学,当然这个和我们做的窑洞还不一样,这是是现在在技术装备下引进的情况下。这是日本的建筑师在长城脚下的公社小竹楼。这是他最后完成的三里屯的一个酒店,它完全打破了一般酒店的模式,右边这两个小人就是大厅的地方,这是里面的陈设,这是地下不锈钢式的游泳池,非常独特。这是顶上挂的一些金属的帘子,这是厅里面的座椅,非常棒的木头。这是里面的洗手间,可以做的非常有诗意。这是在顶层的客房,这是他的门牌号,右下角黑色的地方是刷卡的地方,都经过了独特的设计,这是里面的房间,大家看里面细部做的是非常精彩的。这个帘子是在高技术的情况下用很高级的金属做出来的。为什么要说这个帘子呢?实际上这种帘子有的人说它体现了东方的味道,其实现在也很难讲。这个是从空中看它的电梯厅。
这是德国的一个新盖的犹太教堂,这是他外墙的做法,现代美术馆也是用的这种做法。这个有太教堂用黄铜的丝网把它罩了起来,这是它的砖墙。这是马清运为他父亲设计的住宅,在第三世界运用了世界上通用的建筑手法,却是用了很低的建筑材料,这和我们做的旧窑洞的改造是异曲同工的,这边旁边有个河,用的都是鹅卵石,很干净。现在他的作品已经登在世界上最权威的杂志里面了。
通常我们说艺术类的学校,其实艺术类的工科没有本质的区别,刚才举的例子也不一定是艺术类的,也不一定是工科的。可能是原来的中央工艺每比我们的工科更接近艺术了,对艺术院校来说应该学习的是更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更强的技术要求。前几天参加同济大学的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建筑、环境的指导委员会,这是在同济大学的建筑学院,他也用了这个,我们几个老师发现一个最有趣的作品,居然不是艺术院校带来的,而是工科院校产生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我们觉得这是做的最好的,他有很详尽的生成过程,还有很漂亮的形式。所以我们觉得英雄不问出处,没有必要去纠缠工科类和艺术类的区别,但是我们是要教基本功的,同时各个明星电视台会出这种明星主持人,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也能够希望老师能做出自己出彩的东西来。
美术院校因为搞了设计学科才获得了双赢,据季羡林先生在国外的观察,经典的艺术类院校如果没有拓展的话多数都萎缩了。我们张院长也做了很多艺术边界方面的探索,从技术上来讲,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技术升华了它就可以成为艺术,同时纯粹的艺术本身也要有技术的保障才能实现一个艺术的结果。
这是一个现代数码时代很火的大楼,是数码时代的建筑,北京有个手拉手就是它做的,实际上它的建造方式是非常传统的,就是混凝土打的,混凝土挪板的痕迹都可以看到。这是西雅图一个著名的小教堂,这是预制板在调装的过程,这是我们的北京,从飞机上拍的远处最高的就是国贸,前面就是CCTV,虽然它很有争议,但是我们抛开争议来理解这个建筑的核心价值,某一种意义上就是挑战极限。这个很漂亮,和国贸配在一起,比和后面烧掉的配在一起还漂亮,这两个楼虽然形成一个圈,但是分别盖的,在空间怎么交接就是个问题了。这是后来给烧掉了,在它的底下还又是很壮观的感觉,这两个楼最后合拢的非常成功。右边是原来的工艺美院,所以挑战极限也是现在当今核心价值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也鼓励学生做一些前卫的东西,但建筑是个实践学科,必须要注重它的建造性或者建设性。实际上我们做一个窑洞就知道这是非常艰辛的,要跟各种复杂的事情来博弈,作为建筑的评价也是非常复杂的。这是苹果电脑,为什么一个苹果电脑会成为像宗教一样被人朝圣。这是北京的三里屯,这个要经网上预定才能买到,它里面的桌子做的非常漂亮,在桌子上就可以刷卡收费。这是在当时拍到的因为抢货而产生的场景,什么样的一个产品能让人这么趋之若鹜,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从它的构造工艺和它强大的功能,以及整体的设计,包括很清晰的字体,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们要求毕业生要进行一个广义设计学的特点。
所谓特色其实主要是要成功,像看世界杯的时候,只有进球了才是根本,否则踢的再好也没有意义。我们的院校确实有很多一流的大师,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这些人来看齐,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进行创作活动,就是进行建造。在潘院长的一次科学发展观的座谈会上,就鼓励大家做作品。我觉得张绮曼教授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一方面在做国家级的最高级的项目,另一方面到这边来也可以为最穷苦的人做这样一个建筑,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什么是最好的?我们可以稍微看一下,什么说的是潘院长说的跳不过去的,这是在我们的美术馆,这是校庆美术展时候的一个盛况,我挑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这个像号称东方的蒙娜丽莎,肯定是中国跳不过去的。近期美院又搞了一个造型学院的展览,右边就是潘院长的作品,这是在顶层的部分,右下角是徐冰的作品,左边是刘小峰的作品,赤裸裸的表现了当今社会中国价值观的纠结,这也是中国跳不过去的。这后面有个清镇寺、佛寺,远处有一个代表财富的场子,这种对社会的讽刺是非常深刻的,这都是历史上跳不过去的。我们也成立了国家美术的七院,将来希望营建学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院。
谢谢大家!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下面有请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马克辛教授给我们做总结性的发言,他的题目是《解读世博》。
4、《解读世博》
发言人:马克辛(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克辛:如果我要超了时间你们就鼓掌我就下来了,你们要是愿意看我也不反对。我原来不想说,但是这次必须得说,我现在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但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理想,而且就在现在慢慢的开始进程了,就是我退休之前我要冲诺贝尔奖,给我鼓励。现在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世界范围内,在色彩学研究基础领域上是个薄弱环节,它有科学的、理论的,什么都有,但是设计方法、配色方法,最严谨的科学道理方法没有,所以我一系列的都有,我以后会有这么厚的书给你们呈现,我一生都在追求的基础教育。
这次因为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不能讲理论,要把实践把世博的感悟呈现给大家。我看世博12次,我举个例子,炎热的夏天38度,我那天穿的内裤稍微紧了一点,然后我走的频率非常快,后来就淹着了,第二天早上我还要拍世博,最后我说干脆穿大裤衩内裤拿掉,后来没有经验更淹了,我拍片就是这个动作,拍一拍很疼。这本书马上就要建工出版社帮我出版了,倾注了我两个月的辛苦,去了12次,我现在开放,但是先倾听一下回顾一下昨天到昨天晚上,我昨天用一宿的时间呈现给你们的幸福时光。这是我昨天一夜没有睡,还是吴昊的研究生帮助我放到PPT文件里面。
(播放照片)
这是在三原县吴晓先生主持的,这张照片里每一张纯朴的脸都很幸福,我们也很劳累很幸福,但不如人家纯朴。这张照片是带有艺术性构图的一个农村地窑门前,这是50多岁的几个人组成的锣鼓队在敲鼓。这是青青的草绿在绽放。这是土炕窑洞和土房子形成的环境。这是老师们在研究地坑窑洞,左边是一个村长和一个年轻人也在研究地坑窑洞。这张图片拍的很神秘,刚刚黑夜幕的灯光亮起的时候。这张是陕西的民间艺术团进行演出。
下面诠析世博。
专家说每一个馆都找到是27公里,简单的说科技创新引领城市生活,电子、科技、建筑、光、机械、材料,环保、节能、低碳主题鲜明,地下水循环,这是日本馆里,骑自行车发出的能量转换电解水,最后把电解水做出来,一喝非常好,这是空气流通的建筑,雨水回收等等。
设计倡导人文理念,其实我去看世博除了我拍片以外,每个在我身边的人我都能感受得到。比如说男女小孩子谈恋爱,这边拿着书,耳机连着插到耳朵里,那个耳机插在那个小孩的耳朵里,两个人这边看书,那边抓紧吃饭,穿着情侣装,这种感觉是时尚时代。后来我跟他们交流,他们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所以这种感受非常好,所以看世博要看身边的那些人,一天100多万的人,要好好感受。这张图片上的女孩儿光着脚丫在荷兰馆的地上休息,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脚丫和那个熟睡的人距离才这么远。
这是中国馆气势宏伟,这是亚洲广场的夜景,非常的美丽。这是中国馆的夜景,这是马上天黑时候的中国馆,颜色非常的好看。这是能够动的清明上河图,是水晶石做的,人都可以走的,这个片子拍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很暗,用三脚架连续的拍,不秒钟起码有八张到十张精选出来的片子。这是中国室内馆的主题“希望的大地”,这是一个休息等车的环境。这是它和谐的一个主题,窗户里面的人家之间、邻里之间来演绎着和谐的主题,这是演出的层面。这边智利馆,做的非常好,格调很高,空间不大,但是感觉空间非常空,做的非常好。
(播放世博会各个场馆的照片)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非常感谢马老师的精彩发言,下面我把主持交给马老师。
第三版块议题:环境设计理论与探索
学术主持人: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克辛
主持人:下面有请黄建成的精彩讲座。
5、《城市发展的艺术性解读——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漫谈》
发言人:黄建成(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空间展示总设计师)
黄建成:我把中国世博馆的设计理念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简单汇报一下城市发展的一种艺术解读,做个视觉转换。这是中国国家馆的外观,我们主要是做的国家馆内部的整体设计,我这里有一个几分钟的片子,给大家播放一下。
我简单介绍一下国家馆的创意。国家馆是1600平方米,每天要运营五万人,每小时要4167人,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要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庞大的内容,算下来就是用一三五的概念。一是中国国家馆总的建筑的东方之幻,这是一个整的主题。东方之幻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用这个主题来演绎的。
( 播放短片)
中国国家馆就是应用中国城市发展30年当中最重要的三亿农民工进城的概念,这是其中五个展现最重要的影像装置影音,这部片子是陆川导演主持的。后来我们为了备用一个片子,请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也做了一个。这是原设计想把中国国家馆有一个互动,进行完以后第一个核心展现以后就进入到清明上河图,影片讲的是当代,当时清明上河图是回想过去,中国城市发展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要从中国古代中寻找智慧,共同的是面向未来,未来这一部分我们做了希望的大地。用了4000吨悬吊的水稻和1300吨LED这样意象的营造,这是我们当时汇报的一个效果,这个做完之后的效果非常接近我们的要求。
这是中国馆的第二层,观众参观很理性、很震撼的方面,第一展区以后我们想来点轻松的,这一点我们设计了六分钟的轨道车,通过石桥、砖瓦窑、中国的城市碎片,这样来营造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智慧。
这是中国馆最后一个展区,是低碳未来,我们做的城市生活和智慧,我们用了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城市广场,全部是开放式的,而且用高调的色调来做。
刚才五分钟的片子简短的把中国馆的情况介绍一下,我跟各位介绍中国馆的一三五,我把这个一三五介绍完我的时间就到了。国家馆依然是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也就是我们要在东方之幻的概念之中把这个主题阐述出来,其实这个主题一句话来讲就是以东方为角度来阐释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这是中国馆要表达的内容。因为今天的城市发展史中间可汲取的东西太多,后来我们选了改革开放30年中间城市化改变中国的重大事件来做,我们在第一层设计了核心展示层。第二层是智慧之旅,是非常轻松、非常动感、非常意象的方式,第三层是低碳。一就是一个主题三个层面,展示中国城市化的理念和智慧,反映城市建筑规划的智慧,这是第二个智慧,第三个是城市生活的智慧,是低碳。这中间有了五个核心的信息点,因为中国馆非常庞大,内容非常多,我们归集了五个核心点,所以是一三五个结构。
第一个信息点就是刚才讲的一个影像空间,这是用的陆川导演拍的六分钟的片子。内容主要讲城市化改变中国当代的一些状况,有成绩也有大量的问题。第二个是清明上河图,我们借用清明上河图来演绎中国城市过去曾经有哪些智慧点可以借鉴,其实我们目的不是展示清明上河图本身。第三个是面向未来的一片绿色,主要是讲城乡一体化,中国城市的发展未来是怎么样的,我们主要是城乡一体化,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在同一屋檐下的概念,人人平等,这是三个核心的导向。到了第二层就是让所有的观众在轨道车当中畅游六分钟,感受中国城市建筑和营造的中国特点和智慧,这个是比较意象和好玩的。最后一个是城市生活的智慧,具体指向就是低碳生活。所以用这五个核心的信息点来营造中国馆庞大的内容。
这个我就很快的过一遍,把三亿农民工进城作为一个线索展开,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最大成绩就是三亿农民工进城,这是最大的成绩。这是影院,影院的结构是上面一个球幕,下面是一个六边形的环幕,来讲主题,讲当下中国城市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过渡厅,快速的由过渡到清明上河图。这是清明上河图,这里有一个实景,是用水晶石制作,整体创意是在我们控制之下,要求1067个人物在四分钟进行白天到黑夜的交替。在未来的一片绿色是一个亮点,我们做了一个两分钟的片子,其实希望能够营造在城市之中,在一片绿色的城市之中所有的窗口都能打开,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是这样的概念。整个的手法是用装置的手法,用规模化无限的图式营造一片绿色的场景。
这三个区我们做的是对话,桥对于现代的交通,斗拱对应当今的建筑技术。用现代景观把自然引进城市的概念。这是最后一个区,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因为我们主要做的是节能减排和新型能源的概念,所以这个就成为中国馆最后的结尾区。这个中间原来是我们最担心国家馆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区做的很像科技馆的内容,最后这个区实际上做成了有点像科普样的,对于这个设计我们不是很满意的。整体来讲中国馆的效果和原设计方案是接近的,但是还有一些遗憾,有的比我们设计的要想象的好一些,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的。
今天由于时间紧,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因为大家可能很多都去过中国馆了。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下面演讲的是同济大学的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王海松先生。
6、《“后世博”演绎——世博精神与城市文化》
发言人:王海松(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海松:谢谢马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来自于上海,世博会就在身边,我去了七次,世博会确实非常震撼,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交流一下对世博会的感觉,主要是讲世博会对这个城市包括后续发展的影响。
我的交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介绍我所说到的相关概念,二是对世博精神的解读,三是重点后世博转型期的城市文化。
一、相关概念
世博会持续半年,半年以后能够被留下来的是一轴四馆,除了一轴四馆以外所有的车型交通将被保留,一些临时建筑的建筑材料,一些机电设备将被回收。世博会给上海带来了什么呢?从世博会申报成功到现在整整七年,上海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中国地铁网最完善的城市是上海,7000万客流可能有5%到10%的境外人流,这将大大提升上海的知名度,把上海国际化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世博展馆中,保留建筑约占园区总面积的20%。世博会期间2000万平方米的世博建筑只会保留20%到25%左右,剩下的空地将会给世博园区带来35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在现在上海这么一个中心的地段经济价值非常大。
什么是世博精神?纵观所有的世博会可以发现两个精神,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是人类的进步,现在使用的包括接触的很多产品以及很多好的东西,最早都是在世博会出现的。世博会是全世界人文交流情感的一个场所,这是历届世博会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昨天在三原县吃完饭的时候灯突然灭了,所以这里我突然感受到1878年巴黎世博会发明了灯这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我们也要思考这次世博会在创新上会留下什么,世博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的场所,这次世博会每天都有一个国家馆日,180天。
城市是什么?城市是城和市,最早的城市来源是为了保护商业的交流、集市的需要,建了一个城,现在城市的边界越来越大,市越来越大,城已经包不住了。我在上个月出了一本书是讲城市节能的,里面有一张插图,与100年前的人们相比,开车上班的人们比以前步行上班人花的时间还多,而且我们这个城市每天还在生产大量的污染物。城市文化,我想在座的都不会否认文化是城市的生命,世博会也是体现了这个重要的特征。
二、世博精神的解读
这次世博会我想有这么几个特点,刚刚李院长也讲到过,我觉得一是世博会是创新技术的实验场。二是世博会关注人类发展趋势问题(可持续、低碳)。三是世博会是人类传统文化交流的盛典。四是世博会关注城市、诠释城市人的生活。
我不知道现在评价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创新是什么,世博会上创新的点非常多,创新的成果也非常多,日本馆用了很多的生态技术。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地区,它在农业的低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所以创新非常重要。低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世博会强调的主题,由低碳我们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了碳聚集的大小。这次世博会有很多馆重点展示内容和创新点都结合低碳,芬兰馆它的外墙材料是废纸和塑料制成合成板,可以完全回收。
世博精神的传统文化,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自己文化的场所,像意大利传统手工制鞋,不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生活品,把它当做一个非常有艺术品位的产品、有创意的产品。本次世博会特别强调了对城市人的关注,在这次世博会的主展馆里面,有来自世界各个城市的六个普通家庭做成的蜡像,这是代表亚洲的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大家庭,这个照片是实际的人跟蜡像在一起。世博会又是一个容纳大量人流的场所,所以对城市人本身的表现也是世博精神的一个体现。
三、后世博转型期的城市文化
我认为经历了世博会的上海,将面临着很大的城市转型,这个转型期的文化有哪些特征呢?下面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世界上能够被称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现在看起来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少数几个城市,上海还算不上,衡量是不是国际性的城市有几个方面的硬指标。是不是经济中心?是不是服务之城?是不是安居乐业之城?是不是移民之城、创新之城、传媒之城、文明之都、组织之城。
什么是经济中心?就是这个城市的GDP总量是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比如纽约的GDP,它基本上已经是在全世界排名前四位,超过澳大利亚,现在上海的GDP是全国的5%,比伦敦和东京还差的非常远,通过世博会的举办,会促进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
什么是服务之城?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的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而上海只有50%左右,未来上海的服务业将面临着快速的发展。
什么是安居乐业之城?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创业之城,首先是安居之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上海市中心最预留的一块儿工业遗产用地彻底改造成为一片生活用地,通过世博会把这块用地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改善。世博会大大加大了城市绿地的建设,所以有利于安居乐业。
什么是移民之城?国际性大城市还必须是一个移民之城。国际上存在5%、10%的比例,上海的比例还非常低,1%还达不到,移民包括国外的移民、上海以外的人才移民。
创新之城。英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人口1%,但它的研发经费占全球的5%,创造全球科学著作的5%,有70多个诺贝尔奖,我想是不是创新有数字可衡量。
传媒之城。纽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传媒之城,ABC、NBC、CBS都在纽约,在中国北京是一个中央级传媒非常多的城市,广州是平面媒体最发达的城市,上海还算不上。
文明之都。有医疗水平,还有道德文化水平。
组织之城。全世界国际组织分布列的城市,最多的排名地区前10位的城市是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日内瓦、纽约、华盛顿等,瑞士就有近400个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国际性的总部寥寥无几,这个数量决定了你是不是组织之城。
转型期的城市文化,创意文化,低碳的生活方式、传统文明城市。很多城市命名自己是创意城市,但世界上创意城市有很多,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举了一些例子,全球民间手工艺之都有美国的圣达菲,设计之都有德国的柏林等,深圳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设计之都,上海今年也被评为设计之都。转型期的城市文化要强调低碳,低碳我就不多说了。上海的传统文化我就不多说了,包括对人的要求。
谢谢大家!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不能光听,你们饿了渴了这边有食品饮料,中间就不茶歇了。下面有请的是韩国空间设计学会副会长李祯教先生进行精彩的演讲。
7、《室内空间设计中亲情材料(釉面陶瓷和无釉陶瓷)应用的可行性》
发言人:李祯教(韩国空间设计学会副会长、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部产业设计专业教授、大学院空间设计专业学课长及博士课程空间设计专业教授,LG化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丽水EXPOIT及设计咨询委员,韩国机场公司设计顾问教授,中国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翻译:大家好,我是从韩国来的李祯教,首先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的邀请,能够来参加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是一个以实验材料为主的介绍。大部分的设计师会非常关心设计中的形态和造型的艺术,但是我作为一个设计师对材料更加关心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个特殊的材料釉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了,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在韩国正在研究和进行的一个项目。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公寓和写字间,很多人会患上了装修综合症的这种病,虽然我们住上很好的房子,但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我们非常困扰的,所以我们更加关注一些节能减排低碳化的生活和一些环保材料的开发。使设计师更加关注于一些节能减排低碳化的生活,而且非常关注尽量减少一些能源的浪费。这是在韩国公寓里面利用玉米作为原材料进行一个装置材料的地砖,这是最近的一个概念设计,是在美国纽约亲环境发展的一个计划。在美国的曼哈顿建立了一个亲环境的城市设计,通过这些研究我个人认为在空间设计中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人从一诞生大概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生活的,所以材料承载着很多的内容,它既可以表现文化,也可以展现空间和设计,所以我选择了一个亲环境的绿色的材料作为我研究的主题。
大概在一个月前在韩国的釜山市有一个关于陶土的展示,都是用陶土作为原材料建造的一些空间和器皿。昨天去了三原县看到大家的作品有同样的想法,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虽然这个主题是为农民而设计,但我个人觉得由于城市的污染问题,所以这个主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非常感兴趣。认为在农村没有污染,在城市有污染的生活,所以想把在农村这种没有污染的材料、生活方式带到城市中来。于是在韩国进行了关于陶土和黏土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课题,现在给大家介绍的都是关于黄土和黏土合在一起制成的材料。
这是大约在1100度到1200度之间高温烧成的一个状态,这样烧成之后在陶土中间会形成一些空隙和孔洞,用这种材料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之后,尽管外面很冷的时候屋里还可以保持温暖,外面很炎热的时候,里面也可以保持一种凉爽的状态。这是在意大利关于黄土和黏土应用的一个案例,在韩国也有很多用陶土和黏土烧成陶器用来装食物。这次博览会中展示了一种特殊的东西,就用普通的盘子放的馒头蒸出来是左边的效果,比较小,右边的画面是用特殊的陶土制成的盘子,用这个盘子做出来的馒头比普通的馒头稍微大一些,味道也特别好,这是科学的魅力。
因为陶土材料具有通气性,还有具有远外线放射的功能,所以蓄热效果非常好,防止新家庭症候群及环境污染方面的效果非常好,这方面是值得研究的。在介绍这个材料之前,给大家看一些使用刚才提到的材料做的一些案例。这是上海的一个艺术中心用陶土作为原材料加工之后成为的釉面砖而装饰成的效果,这是在墨西哥的一个餐厅里面应用的陶土案例,这个是用陶土材料做成最后的面台,我稍微解释一下,教授说的陶土是一个基本的原材料,陶土制成以后烧成以后会成为釉,他主要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选择用陶土做成装饰面材的研究,材料可以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些材料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可以在空间里创造一个新的模式,展示你的想法及设计的概念和理念。刚才已经说过了在设计中认为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形态、色彩、材料和纹样,由于对人的健康考虑,所以认为材料是最重要的。于是研究出了这样一种材料,虽然陶土是最基本的材料,用什么样的形式展示呢?会做成一种最基本的陶片,陶片在城市里面的一些公寓或者居住空间里面的应用比较广泛。
这是用开发的陶片装饰成的墙面进行一个案例的展示,基本单元是300×300的,现在给大家看一看这种基本单元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基本单元组合成不同的效果,这种基本的陶片可以在下面加一些辅料作为装饰的材料。用这些材料还可以做成其他的立体化的三维单元展示给大家,这个图片既可以作为书架也可以作为屏风,为了避免单调可以加一些色彩在里面,这种陶土材料还可以用作地面的装饰材料,这种材料有多种的表现方式,刚才是比较有秩序的一种,这是另外的一种,稍微活动的一些。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通常的一种比较规矩板材的做法,是一些比较立形的材料,这些都是用陶土做的,只是造型上做的更加自由变换一些。因为陶土有这样耐环境的通气性、远红外线的放射率和出热效果显著,所以把陶土作为了研究对象。陶土一方面具有非常感性的特征,一方面又有科学作为支持,当科学和感性相遇会产生一种新的产品,有新的创造性的产品,这样可以开发一种新的材料,既包含了地域性、文化性,又涵盖了很多内容的一种新材料。有一个演示大家看一下。
(形象展示播放)
希望通过这个材料创造一个非常干净、非常有情感特点的居住公寓空间,是一些小的单元。用这种材料制作的一个墙壁,既可以表现出地域文化特有的图案,也可以做一些现代的装置,通过技术可以忽略掉一个一个的单元,而变成一个完整的墙面。这是另外一种方式,因为这个材料是粘合的,可以跟其他材料很好的契合。这种材料也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可以变换出很多种颜色,而且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因为组合方式不同可以有很多的艺术效果。这是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是两种不同材料拼合的对照,所以这种新材料是一种会呼吸的材料,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多用这种低碳的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一个研究课题,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做的一些项目,这是在首尔的一个外观广告项目,是为11月20日在首尔举行一个20国峰会而增加新的广告媒体的内容,这个广告的媒体大概是99米高、24米宽,每个月的电费基本上是65000韩币,合人民币三四百块钱,这样的低能耗是一个非常低碳和环保的设计媒体。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类似于北京798的项目,这是一个酒店的外观设计,这是在首尔法国领事馆的法国文化馆内进行的一个项目,没有延续以前比较传统的做法,而是用了一些亮丽的色彩,在色彩的画面中大家可以找到法国国旗的三个颜色,这个设计少用了很多材料,也是一种亲环境的做法。这是韩国幼儿园的设计,墙壁上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以色彩为主,地面上是一些小孩子亲自画的一些漫画。这是幼儿园外面幼儿乐园的地区,做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器皿。
这是最近做的一个项目,是意大利一个公司在首尔大概选了12个设计师,我被选中参加这个项目做了一些作品。看到左下角的图片大家会想到一个什么著名的人物吗?大家可以稍微联想一下就可以想到玛莉莲梦露的一张嘴,上面的两个碗状的就是梦露的眼睛突出来了,同时也很像一个女人的胸部,这个大概在明年的时候大家会看到这个。如果大家看到的时候拜托大家每人买一件,谢谢!
通过对亲环境材料的研究,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昨天在三原县也得到了很多的感动,非常感谢大家!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随行翻译是李教授的博士生,同济大学空间设计学院毕业的,也是我的硕士生研究生姜民。韩国朋友带来了更多高新设计的理念,制作技术和表现技术,有着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他的PPT做的很严谨,包括图形、色彩和文字都做的非常好,希望在座的年轻人越来越成熟,得到更多的国际化高标准的东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讲演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上午到下午很多都是博士后以及老前辈,说的做的是有成绩,但是比不过在座的各位阳光的、非常有活力的,将来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下面我们有请李媛演讲,她讲的是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让我们认真聆听。
8、《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以陕西三原县柏社村土地坑窑研究为例》
发言人:李媛(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教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 李媛:大家好,因为这一起的主题是为农民而设计,地坑窑的研究也是这次论坛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我在讲之前要向各位专家、教授以及各位来宾介绍一下在10月12号的时候,我带着地坑窑的研究项目参加了国际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的学术性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面这样一个主题,受到了欧盟绿色建筑协会的关注和重视,跟他们进行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接下来我们会针对这个项目有一个对接,今天由于起于生土地坑窑的研究,我的演讲主题是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我关注的角度和以上的各位专家稍有不同,这是我们的地球,地球只有一个。
一、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
这是现在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这张图会让大家看到从1960年到2005年地球整个的二氧化碳量,地球的健康程度与人类的文明发展程度成反比在下降。这张图是从北极的测出的65万年以来地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图变化。由于废气的排放,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层不断的变厚,使得红外线没有非常好的被反射出去,有很多的热能被变厚的大气圈层反射到了地球表面,这就是地球变暖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做了08年、09年、2010年灾难的梳理。08年全球自然灾害总量是770项,我对大的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做了一个梳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我们可以看一下08年从1月到12月重大自然灾害的梳理。一个是缅甸那尔吉斯的强热带风暴,这是08年时候我们的汶川大地震,这一幕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再来看一下09年的全球自然灾害,总量是850场,其中重大的极端天气灾害15次,地震3次,火山爆发2次。09年这些重大灾难中,其中台风凯撒娜经过越南中部引发的洪水,台湾花莲6.8级的大地震。2010年截至八月份,八月份之后的灾难还没有列入进去,截至到八月的时候全球地震一共39次,地质灾害44次,火山爆发17处,极端天气12次。这是2010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发生的较大地震重要的地点,2010年的冰岛火山爆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灾、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这张图片是由于墨西哥湾漏油引起的成千上万的鱼的死亡,看到这张图心里是非常难受的。这张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整个地球水分不断的蒸发,从而导致了2010年3月份的干旱,干涸的土地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人类应该调整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全球变暖的原因,都应该从衣食住行等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来介绍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量。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能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总能耗的27%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
二、生土地坑窑
我的研究方向是农耕文明,这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在体系和生长脉络,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最初的属性定位和本原,也
相关知识
现场直播: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下)
现场直播:第四届全国环艺设计大展暨论坛
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作品征集
为中国而设计 第四届全国环艺设计大展暨论坛
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作品征集
现场直播:第四届中国家居网络经济高峰论坛
第四届全国环艺设计大展暨论坛嘉宾访谈
第四届广东环境艺术设计大赛 “绿棕榈奖”正式启动
为中国而设计——第七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第四届广东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