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产品的智能化已经成了当今的大趋势,面临这样的大环境,传统家电纷纷转型,更有大批的互联网企业诞生,每天都有智能新品问世,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消费者虽然关注但却很少购买体验,完全成了商家的"一厢情愿",如何挖掘潜在用户产生购买行为,成了困扰众多企业的难题,究竟是产品不行还是消费者的习惯难改?
一问:智能家居产品功能行不行?
说起市面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家可能有所耳闻,像在普通家庭常用的设备均开始像智能化演变,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智能窗帘、智能称、智能电水壶等等,但这些智能产品存在着共性,即产品+智能手机APP的控制模式,当然也有些产品美名曰无需二次安装APP,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控制,但总之都是与手机脱不开干系。
功能上来讲,产品与智能手机互联,基础的设定如开关、定时等功能实现了互联网化操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即可控制家中的一切。听上去这种生活模式帅呆了,不仅控制方便,还能实现到家即可享受一步到位的服务。
智能插座定时与远程控制满意么?
但其实呢?由于各个产品来自于不同的厂家,其内部协议并不统一,智能家居产品"单兵作战"能力尚可,但想实现个性化家居场景体验,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专属APP,这对用户来讲,毫无智能体验可言,看到满屏的智能家居APP,先不说操控起来不方便,就是一一实现手机绑定也是个系统工程!
再者,目前市面在售智能家居产品类别差异不大,功能更是惊人的相似,这让有需求的用户选购起来都比较困难,价格也是千差万别,索性持观看态度了解一下其他用户的使用情况。但据部分消费者反馈,购买的智能产品多数已成了家庭摆设!
二问:家庭用户生活习惯难改变?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日常的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就如同一日三餐一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想改变还是挺困难的。但困难并不代表着不能改变,只能看有没有更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或让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叫车服务模式已经转变
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多次变革,以打的行业为例,最早人们仅仅是在路口苦等,有空车招手就上车了,而后来出租车有了电招服务,通过拨打服务电话,可实现约车服务,但要额外付出一定的费用。而打车软件的普及后,不仅不用额外缴费,消费者和司机还额外得到补贴,即方便了用户出行,又让司机与乘客实现了双赢,乘车习惯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变化。
生活习惯也是如此,以前交水电费要到专门的地方或等查水电表的工人上门收取,但智能电表/水表的普及后,人们的缴费方式增多了,且缴费后也省去了插卡的过程,对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生活习惯同样得到了转变。
而智能、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样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但欠缺的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一成不变,而是没有足够的理由让用户去改变,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朝着家庭用户有利的方便转变才靠谱!
三问:智能家居普及之路在何方?
一直以来,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也经常会提及智能产品,值与不值是大家讨论的热点。所谓值与不值无非是产品价格与产品为用户带来的服务是否对等,性价比也就是如此吧。
但就智能家居产品而言,很难评价它的值与不值,其主要还是与用户的需求大小有关,如果用户工作或生活需要这样的产品,那么产品对他而言就是值得的,如消费者用智能插座给电动车定时充电、购置家用网络摄像机监控爱家安全等,都是为了自身需要而购买。
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但谈及智能家居行业的普及,相信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为什么这样说?其一:智能家居市场不成熟,智能产品并非家庭用户"刚需",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认可度不高;其二:智能家居产品功能待完善,智能家居厂商众多,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玩的挺嗨",但对家庭用户而言意义不大,能够给家庭用户生活带来的改变稍弱,不足以吸引用户去购买。
因此,要像加速智能家居行业的普及,离不开两个层面,首先是完善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其次是成熟的智能家居市场,用户有需求并愿意尝试完善现有生活模式,让生活更加智能化。而统一的标准对智能家居行业而言也非常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让智能家居行业在有序的前提下发展,更利于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作者简介:
白岩,中关村在线智能家居频道编辑。
相关知识
产品不行or习惯难改 家居智能化靠谱么
智库观察:产品不行or习惯难改 家居智能化靠谱么
智库观察:新常态下 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智库观察:智能家居 企业很热闹 用户看热闹
智库观察:生态圈子PK圈子生态 智能家
智库观察:政策对水性漆的推动到底有多大?
智库观察 国内智能家居发展之思 满园春色关不住
智库观察:涂料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下)
智库观察:买个马桶盖,我们还要跑去日本吗?
智库观察:智能制造是系统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