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韩国照明设计师协会主办,《照明设计》杂志社合办,搜狐家居独家网络媒体支持的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于2011年10月0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盛大召开,届时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全亚洲照明设计师汇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搜狐家居设计师网作为独家网络合作媒体,将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报道!(>>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官网)
时间 :2011年10月09-10日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
郝洛西
郝洛西:大家下午好,进入LED时代今天也进入了数码时代,我借用CNN一个主持人的话,在CNN亚太播音主持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他说到数码革命不是说已经开始,它已经过去,我们正生活在数码时代。很多的变革,我想起很早以前我们画图用丁字尺一边扶着一边画,有了一字尺让我的手松了可以上下移动,那时候红蓝笔觉得是好高级的笔。我这个年代赶上了电脑的时代,以后大家都用电脑来画图了。我记得用电脑的时候有多少设计院的40岁以上的都很难使用电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怎么用电脑画图呢,我还要用一字尺,现在设计院没有人拿一字尺,除非进行特别的创作。一个时代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结束了就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步入一个新的年代或者一个新的纪元。由于LED的特性,很多的思维不仅仅是从产品包括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研究可能跟以前都不太一样了,关注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照明跟我们的思维定式的突破,半导体的照明太丰富了,它丰富到比如说它跨越了颜色的科学、光学、能效设计、调光技术、模组控制等多个专业领域,所以在做这样设计的时候我想可能不光光是我们设计师能够控制的。你的团队的构成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你作品的好坏,因为工程设计不像一个美术家,可能美术家可以比较自由可能天马行空可以坐在家里进行我自己的创作,但是设计不一样,设计是关系到社会,有很多的工程实践,你必须要面对甲方,你必须面对那么多评判。什么是文化?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以前天津开光文化论坛,好像文化是一个好大的范畴,好像是一辈子都说不清的事。今天的半导体真的是一个设计到学术前沿的问题,半导体毕竟要有应用的,关系到人居环境和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照明的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如果你要用到这项技术。
三个最有影响的照明展览会,每两年一次的法兰克福照明展,我去过两次。我看到飞机上有好多国内的同行,我们去看什么?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我们是去体验最新的照明产品和它的创新,我们希望体验到它的创新的独特的特别有自己理想的这些产品。今年美国照明展欧洲大部分都不来,就是美国自己加上亚洲一些,作为美国的参展商像科瑞包括利索尼亚包括飞利浦,美国照明展上的技术真是为先的。广州照明展我也经常收到很多信息,比如报纸也好或者宣传品也好,经常会说来用这样的词描绘,我们是参展数量和展览面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但是我个人的感觉因为我自己觉得当然这个不一定准确,好像漏看一次不落后这样的感觉,产品的重复特别多而且特别雷同,大家都有感受。最大、最多但是不代表最强。我们常常在LED的时候提到半导体产品,半导体我感觉是一个替代品,它有无限的设计空间特别是能够让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如果我们的半导体产品一直是这样的产品的话,好像真的是不足以发挥半导体的特性。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做替代品?可能我们还是忘不了那样一个传统的球炮白炽灯泡。对于把光学和热学的设计在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我们必须要改变。有没有好的替代品?这些设计也表达了另外一种思路,比如说你可以根据半导体器件的小,包括热学特性、光学特性,可以想本身通过设计解决一部分技术的缺陷。通过液态进行冷却,还是球炮但是热学扩散开,这个要发挥设计师的智慧。
我们应该学习创新,因为现在真的是进入到一个创新的年代,什么都要讲究创新。我们经常叫我们自己的设计室是LV,半导体照明不管是产品也好还是应用也好还是设计也好,它已经进入到一个体验式情景化的互动方式,它加入了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灵活多变,这是半导体器件走入照明设计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最近去世的乔布斯大家都非常怀念他,我自己没有苹果手机,但是我有一个IPAD2,IPAD2对我帮助很大,节省了很多纸张,可以打开任何时期的作品浏览。IPOD的路线一次次颠覆了传统我们想象的IT产品,所以我说乔布斯不可能复制,但是我们可以跟着他学习创新。这个论坛特别值得一个宣传的平台或者普及的平台,如果想成为职业设计师不管哪一类的设计领域,比如建筑还是景观还是规划,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职业的,那么你必须要具有专业修养,这是第一。第二,必须要有创新设计能力。另外也是我们光和照明领域特别的特别。原来我们交建筑物理生光热一直在黑板上教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建筑学的同学不爱听,那么多的公式,但是并不是说那些公式不重要,重要,特别重要,但是同学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他想去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他实在是有一个巨大的障碍。他直接用不上,他需要一个中间的环节,另外一个我觉得光好像是画不出来的,比如我们想象让光拐弯,要改变路线,那你必须要经过反射或者说折射才能够改变这个光的路径。这个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比如我们很多设计画的出来而做不出来,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自己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实验性的设计倒是真的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第四,作为照明设计跟建筑设计或者城市设计其它专业的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东西没有谁特别主导,但是如果你想你就应该怎么样去做?你要保持自身的姿态,这个姿态不是说你要能够保持,你还是要不断的去汲取你自己领域的那些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领域的一些重要的影响。第五,材料科学与光学特性的把握。作为光学设计师不知道材料的特性或者了解的比较少,你甚至拿那些材料都没有摸过。这次对于东方明珠上面一个球的改造,上面一个大的球是一个旅游餐厅,球外面的材料是红颜色的玻璃,外面看整个建筑的形态非常统一,大珠小珠落玉盘,整个室内白天脸都是红的,桌布也是红的,他们的业主希望能够想想办法是不是能够通过某种模或者什么把它改造过来,把它颜色做成正一点的白光,我们通过3M的模给了光谱特性做出来,现在正过来,现在再去上面那个球,当然现在还是有点灰,但是比以前那种红要好很多了,但是从外面看还是红的。材料的科学特性是我们做光学设计的重要部分。
下面通过我今年5月底结束的教学,建筑学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限时作业六小时,两小时出概念,两小时讨论,两小时展示,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时间的,你说跨一个学期他不到最后几个小时是不会交作业的,与其这样限定六小时作业。学生找的材料比较简单,150个学生三个人一组,做的光的艺术装饰。我们强调一定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对于一个建筑学的同学来讲,材料对于建筑师来讲太重要了,赫尔索德的作品你看看很多的建筑师在这块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强的,我想这来自于平时的训练,你想是想不到的,一定要动手去制作。斑驳的光影完全是同学自己用特殊材料包括他们前面对LED的理解,很便宜的材料,比如矿泉水瓶子的底有一些特殊的透光的特性,三个同学四个红四个蓝四个绿四个琥珀四个白,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可以都用或者用其中的都行,而且同学自己焊,我们只发20节电池,如果用掉了自己再去买。三男孩子做的这个作品非常有建筑学的设计感觉,这个是二年级上学期,一年级都在学基础课,真正接触设计可能就是一点点,他们能做出这样子让我很惊叹。另外一个小组的作品,通过锡纸这种材料,对LED光的特性彩色的或者色彩的理解非常到位。做了两个,一个是红黄色,一个是蓝绿色。还有一组三个女孩非常了不起,她们动了大动静,她们的创意来自于梵高的《星空》那幅画,她们在实验室门口在地下把那些说明都写上我这幅画来自哪儿,我们还有专门的模板,你的创意怎么样,几个同学怎么样做,最后怎么制作的过程,现在还在我实验室的门口,也是非常不简单也不容易。我专门为她们买了一个非常高的梯子,三个女孩往上挂。这种创意一定来自于你亲自的实验设计,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验设计,你一开始想做成这个样子恐怕还蹦不到那个地方去。另外一个作品也是获一等奖的,三个男孩子太有想法了,中间有一块黑的掏成方块,里面挂了像纸布一样的帘子,透出光来就是这样的,像蒙德里安的格子一样,效果非常好,而且是可以动的。我们的院长非常好奇在动这个布。照明设计有时候评奖,为什么我们参赛不了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很多是动态的东西,我真正要拍成照片就不觉得有意思,这个东西一定是要跟它互动。另外一组作品,非常具有建筑学的特点,对径深、空间、透视用光的语言去表达,经过很多尝试,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我们已经做了十年的灯光设计,有些同学真的没有花时间就一下子找到了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有的同学苦死了真的做不出来,我们这个课成绩跟努力不成正比,也不跟时间成正比。这幅作品有一个研究生加盟,利用光影形成立体的蝴蝶。另外一个小组有一个留学生在里面,他来自非洲,做了非洲印象。城市规划的彭振伟教授看了我们这个作品很受启发,实验性的设计也是对他们特别有帮助的。另外几个女孩子做的破茧,把那些线收拾得很好。
第一天大家在实验室对面把20颗LED的线焊上电池点上,让每个先亮起来,这都是一开始同学们在做,其实我们也不懂,我们先去学,学回来再教给学生。最后我们还做了一个颁奖,学生的体会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觉得比他不去操作这个事光去看那种获得要多得多,因为他们仅仅是二年级的学生,你们的思维你们的智慧绝对要比这些学生成熟得多也要多得多,至少你们生活经验比他们多得多,如果能够通过这种实验性的方法可能获取你的设计方案与众不同。
接下来提一下我们最近的方向,我们最近也是跟着潮流走,当然也是跟着课题的申请。最近在光健康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主要是光的非视觉生物的功效,主要考虑光对我们人体的影响,前半年在美国做了高访,他们甚至建造了睡眠房和医学院的合作,对小学生、老人、养老院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这个研究我自己感受对我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的团队研究谱的分布和多少光照对我们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或者进行干预,虽然现在对的是极地战区的研究,但是对民用照明的设计和应用或者它的思维的转变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今年7月份美国有一本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研究结果说明我们的眼睛软组织是不能形成化石的,实验比较特别,通过胚胎的组织来培养研究。唯独人类是脊椎动物直行的一类动物,他的视觉系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休息的座椅,棱角的尖不能太尖要做成曲线,怕对人体的伤害等等。人类很多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医院照明或者做体育场的照明或者飞机舱的照明有很多需要倒只差,或者你要做一个老人院,老人很多的需求,包括我们青壮年现在多少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组织都已经颁布,我们的水平比世界的水平都要高,大概80%几处于亚健康水平,亚健康水平可以通过有效的光疗进行改变,这个跟北欧的情况都是一样的。通过光谱能量的分布,大家听到我自己个人有一个感觉,我的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90%都是来得于建筑学,我经常告诉他们,科学研究不是遥不可及或者我们不是做科学研究的或者我们做不了那个事,我们能做,一样能做,就看你怎么做。我们最大的本事或者我们学设计的本事在哪里?我们把这个东西将来做完之后直接用在设计上。我睡不好觉,主要是有什么白光过曝的光影响,我们利用特殊的LED谱线的设计对我们的生命节律周期产生影响。当然还有一个更加科学的,我们关注多少亮度,亮度分布、色温等等,但是我们的照明质量的评价体系可能会改变。现在照明不仅仅是用来视觉作业了,另外一个评价体系就是对人体生命节律的影响。有很多关于亚健康、SAD症包括老年性痴呆,现在大家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我们作为设计者来说要把人家的研究成果及时的转化成照明的产品或者做一个设计能够反映这样一种前沿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设计师的能力。
关于光的非视觉作用有很多很多,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查阅文献,我们看看别人的研究,对我们的设计非常有启发。我刚才讲到一个有能力的设计师做有创新的设计,亮点都隐藏在这些前沿的问题里面,就是看你能不能把它拎出来把它应用,通过非常智慧的设计能够反映出这些应用成果。我们的视觉生物学敏感度这些科学问题在你的具体设计当中得以体现。
两大评价体系,一个是我们现在还在用的视觉系统,另外未来可能会加上昼夜节律系统。我们参与的一些实验,因为LED跟传统的光源实在是不一样,彩色的色彩的生物安全性等等,还有哪些波长可以剥离出来,对什么样的生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LRC在这方面非常有成就,我们也参与了他的实验。这些将来怎么用?将来在人居环境当中可以用,比如可以用在美容方面,比如可以用在唤醒方面,比如可以让你保持亢奋又怎么样让你很快进入安静睡眠的状态。将来住宅的光环境和办公室的光环境必然先享受到这样一个成果的应用,包括SPA当然更多的学科色彩、光线、声音、香薰等等。
第三个问题超越照明,这个也是进入半导体时代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照明的事情,LED对于农业的影响,假设没有阳光发生战争或者假设我们的地球发生自然灾害,将来这种栽培方式都变成了一种可能,现在已经很多在做植物生长,将来在我们的家庭里面是不是可以用到这项技术?我想这就是设计师要考虑的,真的可以,至少我家里有这个需求。因为我的父母太喜欢把我的阳台变农田,我的阳台上都种的西红柿茄子,但是他们养不好。如果有了这些的话,我们能够把它和照明设计在一起,这些老人家生活更方便更有兴致。我们的研究对极地战区的研究,虽然是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但是对于科考队员在极昼或者极夜的情况下,为什么LED不能发挥作用呢?一定能,只是需要我们的研究。这次的研究与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里面有两个院士,24次和25次科考南极北极可靠的首席科学家就是我们这个王教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上海,加上同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共同开展这项研究。这个测试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测量抽血血液,一种是口腔唾液,第三种是尿液。唾液不太准包括尿液不太准,吃的那些饭比如中国饮食碱性酸性食物对于实验结果有影响,目前通过医院也在找到一种既不用给被试带来更多的伤害同时又保证实验准确性的方法。
最后介绍一下照明工程实践、科研工作、实验性教学、产学研合作的想法体会,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二年级学生做的装置,原来还有一些普通传统的光源,现在基本过渡到LED。世博会阳光谷剩下四百多套LED灯,我们用五升矿泉水瓶子来装饰,建筑物声、光、热,我们做的是用声音喊话,学生有两幅作品放在网上,大家通过网络可以看到,非常滑稽非常有意思。男生和女生包括不同的声音通过设置的音频不一样,设置了这样一个声音的感应,通过声音的感应又把它反射到这上面,而且通过一定的编排,六七个同学一组,通过每个同学的声音,就像合唱一样最后把这个画表演出来。这个基本上是三到四分钟,难度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声音怎么过渡到,光倒不是太大的问题。我有一个聋哑学生来自成都,从小在正常环境下学习,她完全靠看我们的唇语弄懂我的意思。她学工业设计的,她想参加我们的大赛,我跟她说,你生活当中有什么不变就做出来。她跟我交流,她把生活当中去阅览室放书放的很重别人给她白眼她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她听不见。她父母非常担心她在上海的生活,如果在路上一个公交车过来她也听不见,她把这样的设计做成产品,最近德国买了她的专利。她把这个专利写了我们两个的名字。我们鼓励学生不一定光画出来一定要做出来,一定要做成一个产品,你必须要做出来,你不做出来那些设计完全是假的。她做这个设计花了一万块,最后获得这个奖是一万块钱,还是不够。她叫顾威威,上面有一个音频显示顾威威,知道在喊她。她把这个小夹子一分为二,聋哑人基本上都是近视眼,她把这两个东西分开,戴在眼睛上如果后面有车,如果车在右边打喇叭右边的眼镜就会响,平时不用放在桌子上,潲水的时候我们知道壶带哨的,她听见很危险,他放在水壶旁边也会响,真是得益于LED不同的颜色或者闪烁的方式。这个是对弱势群体的应用方法。
英国馆建筑是多么得好,我们一直鼓励作为建筑设计的同学或者建筑师一定要对光有所研究,你对光的专业修养真的对你的作品是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建筑师利用亚克力,里面没有一个人工照明,就是亚克力吸收白天的光传导进来,当然也不是很亮。在根部放了一瓦的LED。白天进英国馆的并没有体会到这一幕,上面的装置用人工照明的方式去模拟英国的雨季雨滴,你进去之后有那些雨滴在动作。德国馆大家对最后一幕印象深刻动力球,完全是LED的及跟声音是互动的,哪边喊的响朝向哪边。德国馆最精彩的不是这个,大家知道德语、中文、英文,写上三种语言写三个标牌,它利用光的特性,一块牌子利用光学的材料特性实现了三种语言在一种标识上一块牌子上实现,这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上海企业联合馆,化蝶,完全是艺术家电影导演包括音乐制作人等等他们做的一个作品,还有中国馆。中国馆有颜色科学,建筑师在选材料的时候是先从夜景照明开始的,各种各样的红都挂在那儿,最后选出了这样一种颜色或者这样一种机理。建筑材料的选择受到光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材料的选择,所以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颜色科学的问题。当然还有我们做的室外世博文化中心,里面有好多外立面的照明和钛合金板照明的方式,钨板的不行,电脑模拟都不行,要搭一个完整的放在世博馆看效果。三年级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作品,一个是黑白垃圾带,左边的是船钢板,实验的时候用的是一张黑卡纸,同学在LED前面用不同的材料去试,这些材料很廉价,就是由于中间介质层不断的设计实验,我们中午去晚上回学校,每天回去都晚上11点。有一天做好了中午一去看,我当时都欲哭无泪,一个是效果很像海带一条一条的海带挂在那儿,还有一个一缕一缕的,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全部都绷上,一样的反射率,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阴天、白天、晚上的效果看的很不一样,前后有很多研究生、本科生、博士生都参与了这个工作,他们也是体会非常深,他们就说我们将来会尝试用这种设计方法。世博会期间还有很多效果没有放,不懂控制也不要紧,设计有设计人的方法,用GIF文件特别简单,根本不用什么智能,一放全都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效果。我们也做一些灯具设计,我有一个学生在赫尔左格回来的,他是学建筑设计的,但是他的领域绝对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他会去做围巾,他会去做一些门把手。多少照明产品都不一定是出自于工业设计师之手,你们设计的范围领域可以更加的宽泛,可能更有助于原来专业领域的锤炼。除了这些设计之外,灯具设计有些也是必须要参与的,包括其它比较特殊的灯具设计。最近出版的书里面把我们没有实现的60%、70%通过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另外一本书世博之光,这是研究生的作业集结成书,每个场馆一个不落,当然学生自己写的评价不是特别专业,但是最后把它做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可以弥补包括我自己很多场馆没有看过,我看这本书就了解了每一个场馆的情况。
最后借用三个盲人,刚刚讲了我学生聋哑人的故事。这三个盲人分别来自意大利、美国和前苏联,问了一个他们特别残酷的问题,你们心目中的光是什么样的?第一个是一个钢琴家,他说我想象的光是里摸到它它就跑掉了。第二个美国人是一个散文专栏作家,他说我想象的光是你怎么想也想不到的那个东西。第三个是国际象棋大师,他说我想象的光是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游戏。我们都是有视觉的人,我们对光都是有感知的人,我们又是那么出色的设计师,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去主动的探索光,探索光和材料、光和空间,探索更前沿的技术在设计工程上的应用。
LED真的应该改变我们的思维,尤其是设计思维。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郝洛西:LED改变我们的思维
直播:LED趋势下的亚洲视觉艺术论坛
三雄极光:LED改变传统格局 普及尚需时间
郝丽萍:给人们梦想的空间 一种筑梦的感觉
特地陶瓷徐一大:速度是我们的优势
智能家居设备如何改变我们的家庭生活
海福乐罗伯特:设计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渠道
华泰龙:谁是我们的靠山
设计师郝明作品:时尚简约温馨的家(组图)
智能家居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