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直播:创意城市——追溯传统文化论坛

直播:创意城市——追溯传统文化论坛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5月30日17: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5月29号创意城市之追溯传统文化论坛现场
5月29号创意城市之追溯传统文化论坛现场

  沙龙主题:创意城市之追溯传统文化

  时间:5月29号下午13:00——17:00

  地点:佟麟阁85#中华圣公会教堂

  主办方:搜狐家居设计师网

  【论坛导读】

  主题演讲:

  何崴——《相坔》

  贾伟——《上上之道》

  卓凡——《气韵生动》

  赖军——《建筑中的传统美学》

  论坛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由搜狐家居设计师网主办的创意城市—追溯传统文化沙龙现场,也特别感谢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场地支持,今天活动特别之处是我们邀请到了不同创意领域的嘉宾与我们一起分享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生。

  今天邀请到几个跨界的的嘉宾,他们是: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设计总监  赖军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何崴

  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公共艺术学者  卓凡

  中国著名设计师、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  贾伟

  今天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之前也邀请到了一位话剧导演,易立明老师,但是易老师因为后天要出国演出,他昨天彩排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他也希望通过我给大家道歉,没有来到现场。他说以后可以去观看他的演出来补偿一下大家。  

  下面邀请何老师为我们做一个现场分享,在这里呢,我想小小的广告下,上周日也就是5月2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办,何崴、周宇航策展的《相坔,一个场域的再呈现过程》在亮点设计中心开展,这次展览的参展群体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3年级建筑专业全体学生,展览内容涉及福建土楼和厦门鼓浪屿。今天何老师也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成果,欢迎何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 《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何崴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 《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何崴

  何崴——《相坔》

  【何崴】首先感谢搜狐家居设计师网的邀请,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见面,来说说关于历史保护的问题。我最开始的时候,搜狐是说希望谈一些关于北京的,后来我说其实最近特别忙,没来得及把北京的做的一些事儿弄出来,正好非常感谢搜狐帮我做了一个广告,我们上周日25号到27号到亮点设计中心做了一个小型学生展览,我想说正好和这个有一定关系,虽然不是在北京,但是是关于福建的,关于土楼的。我觉得有些思路上面,或者有些思考的问题,或者我们发现的问题,学生们在思考的问题,可能对于北京,对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是有一定的共通的东西。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聊一聊这个过程一些体会,也是给自己做一个广告。

  今天演讲的题目叫相坔,我们定位的展览,其实是一个关于地域再呈现的过程,想强调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当时在这个展览上。今天要讲的东西关于土楼的,大家对土楼一点都不陌生。在座的包括周老师是福建人,刚才在下面聊的时候,包括土楼他的家以前也住的类似夯土房子里面,去年才刚刚拆除。土楼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福建我们这次去主要集中在平和地区和南靖地区,这次南靖很多人是比较熟悉南靖的土楼比较漂亮,比较完整的。而平和的比较原生态的土楼,我们都去看了,看的过程中,觉得很有意思。前面放一些我们所见所闻看到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想放一些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去思考,或者我们去呈现它的时候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在平和县霞寨看到的土楼,中间有一些私塾,有当地的老人住在里面,很祥和,非常热情。我发现福建人真的很热情,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邀请大家喝茶,当时这位老人帮我们泡茶,介绍情况。后面我想说的是在祠堂角落里,可以看到当地人一些习俗,会把棺材放在祠堂的上面,里面肯定是没有人的。我想在那个地区,有很多还保留着我们老祖宗很多习惯,很多好的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其实能感觉到的,是我们城市人所体会到的,里面所涵盖了非常多的信息。这是看到一类,很传统原生态也很令我们感动的土楼。

  我们肯定在北京,或者在很多书籍上,或者在影视作品,影像看不到的,更多的是这一类的土楼,我们在当地的时候,其实问了很多人。我们数据非常不一致,有的人说福建大概有三千多座土楼,有的数据说一万多座土楼,说法差异非常大,后来揣测里面所说三千多座指比较好的,记录在册的,或者认为有保留价值的。更多的是这种当地人认为没有什么意义的,可以让它自生自灭的。土楼分两个极端,刚才那个极端保留非常完美的,很好的,生活形态都在那儿,另一类已经在快速消亡了。这四个图里面,右上角这个图其实上面有标语,好象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列宁思想类似的,其实已经坍塌了,没有人住了。右下角这个土楼其实已经被改作养鸡养鸭,晒粪,老百姓的生产场地。这个土楼坍塌生于土,归于土,其实已经变成菜地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特别符合现在原生态这观点。其实是从土楼壮年,很健康的状态,一直到它暮年,甚至是死亡的状态都有,呈现出总体一个状态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当时做的过程中,我们说到底关于非常重要的文化,它的保护应该怎么去考虑?你会看到当地呈现出这么一个状态吧。细节看不见了,很近的时候有瓦房,有钢筋混凝土做的房子,和它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上的冲突,同时也有生活上的冲突。一个是没有卫生间,没有隐私的,一个大家族式的情况。一个是说现在的寻求一种好的,或者舒适的这种生活状态。

  回来以后,我们在之后就让学生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研究。我想重点介绍的是我们正好去当时看了平和县下面崎岭镇下石村做了一个调查,这一块有中国当代很有名的案例,桥上书屋,得了一个建筑奖。其实在一个很小的村子里面,旁边是连接两边土楼的测绘,非常小的村子。当时觉得这一块很有意思,学生们可以用我们眼睛看到真正原生态的状态和乡土的建筑和后来当代的建筑师,而且是挺有名的建筑师做的得到国际肯定的案例,这个冲突和启发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在中间用了一些手段来做测绘,我想说的,我们用一些比如新的三维扫描手段来做这个记录。这个手段我想说几句。因为现在很多村落的保护,你是没法把它定格在一个状态的。你是很难像单体的文物一样保护的。当时我们想学校买这个设备,就是想用快速扫描的方式把三维数据全部记录下来。这样能够搜集,比如在村庄最健康的时候,或者在某一时段内它的一些三维的数据,今天在册的,可能一个月以后这个东西就被拆除了。这是中间我们还没有整理的中间的过程的图。中间黑点位置是我们扫描仪器所在位置,会留下一个三维点的影像,会把所有三维数据全部拿下来,很快的或者很新的一种测绘的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让学生恢复、去思考一个土楼建构的事情。当时跟学生说,你回来以后要去夯一个土楼,不可能用原始的材料,尽可能用夯土的工艺,当时学生觉得夯土工艺特别不好弄,现在有激光雕刻机,他们可能木头雕一个连起来,我说这个并没有意义,希望他们用夯土的方式。这是他们在研究怎么夯的时候,设计的模具,因为我们做的1:50模型,因为不可能完全百分之百还原原来一块一块夯这个土墙,做了八分之一圆的模具去做,这是当时用计算机辅助怎么设计这个模具的,这是那个模具。做了这么一个模具,来完成这个事儿。其实我们夯了两个土楼,一组学生用了很多比较湿的土里面加了石膏,又用牙签做竹筋,用竹子代替钢琴的。用牙签模仿它的作用。这一组比较干的土用夯石的方法来做,这是模具,当时做实验的土块,做了一些实验,和水的配比怎么才能稳定,怎么才能结实。土是从美院边上挖的,据说挖了四车,整个土楼两百公斤重,这是在过程中刚刚夯起来的一个状态,他们设计的模具。

  后面我有一个他们剪接的短片,可以看到他们夯的过程。下面是成品,中间过程更有意思,他们等于用外墙用土,中间用木构建还原当时怎么做的。包括里面很多细节,包括木头怎么穿过,怎么作为梁,或者挑檐,穿过这个,包括梁和梁之间怎么穿过去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是很虔诚地做这个事儿,这是当时的过程,完成到一半的时候的一个状态。右边这个图是结构的图,左边是方土图的关系,也是做了很多测绘基础上再表现。我给大家放一小段学生自己剪辑的夯土楼的过程。

  【何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去体会一个传统的工艺和一个做法里面的精华。包括后来学生在自己汇报的时候,他说如果没去做过,其实永远不可能知道这里面的智慧和很多传统很精华的东西。大家做过一次以后,而且用尽可能原始的方式,才会有充分的体会。

  我们让学生做了一些,除了建构基础上,他对土楼这些几何圆形,空间圆形什么样,包括未来可能有哪些方式重构它。刚才看到很多照片里面,其实土楼你去保留,很机械的保留它其实是很不现实的。因为它已经过了这个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拍了一个纪录片,当地人在采访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年轻人都不住在土楼里面,一没有隐私,二没有卫生间,没有厕所很不方便。我们要开发旅游你们反对,如果开发旅游怎么发展,我们要过上好的生活怎么办?提出了很多问题,是城市人或者建筑师应该思考的,怎么去做的。学生用很粗暴的一些方法,用波谱方式简单贴图,来探讨一些有点把东方和西方东西合在一起的做法。这是他们做的挺粗暴的,右边看不清楚,其实是把T3航站楼想做成一个飞机场,想把土楼南靖四菜一汤的平面做成飞机场的做法,或者以后有一些游乐场,他们有一些不太成熟,但是挺新鲜的思考。包括土楼有商业性的场所使用,娱乐性场所使用。这些东西大部分人看了认为一笑,认为太不现实了,或者认为对古建筑的一种破坏。但是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去思考到底你该怎么去重新利用古建这种传统的一些东西。

  这是海报,当时为什么选这么一个名字的想法,代表当时做展览的一个想法,希望用主观的眼睛去观察一个课题的场所,然后叫了这个名字。取这个坔字,其实闽南话念TI。欢迎大家去看看,给我们捧场,一部分是土楼,一部分是鼓浪屿,鼓浪屿我们做了城市空间,结点,学生挺巧的用了一些现象学的一些手法。这是原始土楼,旁边后面是他们做的另一种方式夯的椭圆形土楼,哪个更粗暴一些,更粗野一些。这时候我们一个学生来挺有意思,拍了一段纪录片,回来以后剪成20分钟的片子,这个片子从人的社会学角度去探讨土楼,等于是两个电影。左边是原生态状态,右边是商业化之后,非常有意思右边改造过的是有语言的,是有采访的,是有字幕的,左边基本完全没有,只有原来原始的声音。觉得这里面看了以后,我的感受是用语言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但是我们其实用自己的文明毁坏我们原始的文明,你用当代的文明你去毁坏你老祖宗的文明。

  最后我想说这是我们在现场看到的道凤楼,我们做这个楼的一张照片,这个楼当年非常辉煌,大家族,风水特别好。后面中轴线正好有一座暗山。后面能看得出来当时很有钱,或者很有想法的,但是现在这个楼只剩一个老人,而且还有一点聋哑,就剩他一个人在这里看着这个楼,挺悲哀的一个事儿。反过来给我们一个思考,到底这种旧有文化的保护应该以什么样状态保护它,或者以什么态度保护它。一味把它改造成定格成一个文物,还是改造成旅馆,因为看到已经改成家庭旅社,或者其他用途,到底哪种是对的?我们在这个过程想到了很多,最后还是欢迎大家去看看学生的展览,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何老师,以及学生的研究带来的一些思考。稍候有关北京传统文化一些东西,放在下半场,我们论坛讨论的时候,请何老师一定跟我们谈一谈,因为何老师也是一个北京人。下面有请我们第二位嘉宾贾伟老师。


  贾伟——《上上之道》

  【贾伟】谢谢大家,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不但我个人的轨迹,就是地理的轨迹不断的跟文化的地方有关。我前两天刚刚从西安回来,西安市政府要做针对西安的文化产品,选择的一个主题叫做“兵马俑”,希望把兵马俑推广到全世界。前两天去了承德,看了避暑山庄,希望把承德康熙盛典,承德这种皇家文化发扬出去。实际上在西安我跟他们探讨,兵马俑国际化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从地里挖出来的,曾经中国很威武,威风凛凛的将士如何让全世界人民接受,这是西安领导给我的感觉还是想把威风凛凛树立到国际上。我告诉他不可能,因为从曾经的中国用我们的将士,我们中国制造这个标签,威风凛凛的到了全世界,然后曾经用我们很有力量的感觉树立于全世界。如果再用今天的战士在全世界肯定要受到抵制。当他找我有关兵马俑产品阐释的时候,我给他的概念,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产生的一种行为。今天的中国一定要用文化兴国,文化兴国一定要让我们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那种温文尔雅,中国人这种勤奋等等美德。所以我建议兵马俑一定要人性化,甚至兵马俑能不能和外国人互动,不要仅仅穿一个盔甲在国外耀武扬威,中国人口红利挺复杂的,挺夸张的。兵马俑一定要有人性化的概念。

  今天主办方建议我跟大家讲讲禅,不好讲,禅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传道哲学一个智慧。但是我个人确实对禅比较感兴趣,我有几张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中国文化与设计,现代设计的理解。

  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好的设计,来源于是生活,不知道底下坐的是不是设计师,中国设计师,国外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设计师现在还没有生活化,我刚刚从北欧回来,我在学校一直斯堪利亚纳等等,我去了之后知道为什么他们能出这样的设计,因为他们确实离天地很近,他们确实离自然很近,他们真正让我感受到一个设计师在感悟自然,他们那儿的人基本上到了六点以后开始跑步,很多人跑来跑去。我看到很多人在打座,不是中国式打座,就坐在那儿看看天,看看地,看着湖面,看看天鹅,我发现他们在生活中创造。而我们中国设计师确实太多人为生计而做设计,我也想讲讲我们的改变,包括我个人的改变。

  我个人以前我觉得挺浮躁的,但是当把我们公司搬到西海边上的时候,我改变了,真的改变了。我们公司搬到北京二环以里西海边上,这个时候就是一路一山一水一寺,一山旁边有一个假山,还有一个庙,一水西海,一庙,我们公司对面有一个菩提寺,我每天从这里走过真正感受到来自自然,来自人文,来自文化,就五分钟路径,进来非常喧闹,大家有时候可以去西海走一走,山水之间真的能感悟到智慧。我希望每一位设计师真正营造出好的气氛,好的环境,如果在这样的氛围做设计可以感觉西式教堂和中式建筑风格,让我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当然为了采集东方文化,我们在梅兰芳大剧院又造了一个环境,建了设计师茶艺馆,我们从中营造一个气氛,这个气氛由环境改变我们自己,设计改变生活。我们找了梅兰芳先生翘的兰花指,日翘兰花三百遍,在古代只有文人雅士才翘兰花指,兰花俗有君子美誉,下次我再翘兰花指你们不能诧异,女士们也不能乱翘,兰花指有指打的,翘不好暗送秋波了。这个里面我们采集到兰花指,好漂亮,我们做了一个茶艺馆,我们把兰花指道和茶道,结合在一起,同时又把情道放到一起。梅兰芳五十三方兰花指,今天的产品要把音乐、舞蹈、戏剧包括中国文化结合到一起,其实这个兰花指道产品刚刚获得央视一个创新大奖,非常有意思,设计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再创新,活态创新。当然现在搬到了新的地方,四环边上,我们把西海的水引过来我们自己有一个荷塘月色。我们新的概念叫做阳光、空气、水、创意,深呼吸,为什么阳光,太阳很充足,空气因为被称为城市的绿肺,水我们把西海水引进来,我们希望创造新呼吸,我们希望提供给所有设计师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生物中感悟的环境。

  第二张上上之道,禅悟生命,我们生命跟随我们生活在整个感悟着。我是一个设计师,我有深刻的感觉,从摇篮到坟墓,从坟墓到天堂,设计师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可以用设计感悟生命的全过程,真的非常棒。因为前天还在做为80后的母亲,都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洗屁股,怕滑落,我们要做基于婴儿的屁屁洗澡,给婴儿洗屁屁的机器,我的小女儿屁股被摸了两百多次。小孩的屁股到底是什么结构,怎么洗能洗干净,怎么洗能让他没有这种不安全感。还有墓地,现在有几个设计师设计过墓碑,有几个设计师研究过中国的墓道,今天来到这样一个教堂,我们皇城脚下做寺院设计,寺院的灯很多东西,我为成为一个设计师而骄傲,因为设计师真的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设计摇篮的,为自己设计墓地,为我们未来设计天堂之道。

  我们只有真正的禅悟了生命,只有对生大爱于我们生命,外爱化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设计的真谛。这是骨灰盒,皇城脚下,生在苏杭,葬在徽州,这是顶级林园墓地,一套骨灰盒卖好几十万,非常贵,用于海外归国华侨埋葬墓地,我们做得既传统又相对现代。声光电里面还有影像,其实墓碑并不恐怖,因为是斜躺的,我们用传统概念,用现代概念演绎着。做完了墓地之后,突然有几个方丈找到我,那个墓地是你做的吗?他们说不错。我说你有什么事?那个方丈非常有名,寺院为什么卖那么贵,那么好,不知道,那个墓地就在我们寺院旁边,因为我们这儿有一个千年古刹,他说想重新给这个寺院做一些设计。我一下子从地狱到天堂,当时看那个寺院,我跟我夫人打电话,咱们一块吧,真的太漂亮了,比我们住的环境好多了,去了之后你都想买一块。不恐怖,真不恐怖,去了之后就感受到,刚刚听老师讲把棺材放到楼上很正常。我去的时候第一时间我要买房,现在便宜。为我们未来的归宿找一个好地方,这个是人生的一个轮回。

  我做寺院灯的设计,寺院茶水设计,我对寺院了解白天香火袅绕,晚上极其恐怖。我说寺院晚上还要和尼姑约会,他说不是,现在寺院要人性化。他说我们是皇山脚下需要很多人来祭奠,那怎么样呢?他说有很多人进香,来看,有很多女游客不小心闯进去了僧人房间,僧人正在换衣服,原来是这样。我和方丈共同探讨,我建议把寺院简单化,做中国文化的设计,首先最难的是先解读中国文化,传统寺院是有制式的,这些制式现代人也搞不清楚。我在想,我如果到一个寺院,我想找一个地方,直接去找呢,还是怎么样呢?我去超市,去一些商场,我想买一点男士用的刮胡刀,寺院不能这么盖。寺院这么盖不好,我把每个寺院,建议用每一个字去理解,当然每个字不是我定的,寺院方丈定的。比如四门开,山门叫慈,僧房止,女士请止步。我想用形草来表达,中国寺院是有自己书法形态的,魏碑体,文化真的需要我们学习的。方丈说满处都是形草,都不好啊,僧人就乱了方寸,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设计。当时从而开光时候,三千个信徒来到寺院,以前爱怎么闯怎么闯,现在站在门口看到围磨两个字,我就想实现一个目标,别随便闯,去感悟一下,很简单设计,夏天非常漂亮,和建筑融为一体。设计没那么复杂,但是设计我希望让人们停留一下,禅悟一下,不直接往里闯。

贾伟的演讲及他的产品上上签
 贾伟的演讲及他的产品上上签

  紧接着我们做了一款产品上上签,这是一款小小的牙签盒,是我们真正获得第一款国际大奖,全世界最高奖。为什么这么讲呢,非常小的牙签盒实际上来自于东方文化,来自于东方人新的行为方式。大家呼吁一下,以后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再用餐厅牙签,餐厅牙签三大弊病,第一大弊病,木头和竹子做的不环保,大量的牙签肯定不环保。第二个牙签很脏,非常脏,制作工艺你要看完了以后,你就觉得没法看了。我看了很多人,找牙签一把,每次抓一个,细菌全部在牙签上。我两岁孩子每次到餐厅把牙签揉揉,放进去,不是我家教不好,真是没办法。一不环保,二很脏。三当我们牙签和我们剩菜吃完以后都会放在泔水桶里,倒给郊区的猪,很多猪常常把牙签吞进去,你想想如果吃一个鱼扎到刺到口腔里,可以到医院挑一下,猪呢?猪没法说啊。只能哼哼,哼哼也不知道咋回事。所以要人性化。

  我在想能不能做一款环保的,干净的,自己带的,甚至不被扎的牙签。先改造牙签,我们这是可降解的淀粉牙签,泡在水里15分钟软了。第二种是一个自带牙签,牙签不多,每次用完以后再插。第三我给了一个中国文化上上签。古代人摇签,今天摔了一跤,没事,今天摇到一个上上签。我常常和几个顾客吃饭,吃着吃着客户吃得差不多,要去拿一个牙签,我说慢,我从西装掏出一个牙签,上上签,再讲牙签可降解,升官发财上上签,往上一定升官、发财了,上上签。屡试不爽,连牙签都自己带,下次客户见了我,一定问我要牙签。很多设计师见岳父,第一次见,岳父大人慢,掏出一根来,你真有品位。升官发财上上签给人一个文化方式。我们牙签必须是装知识,别的装不进去,牙签用完了再插,我们一捆一捆的牙签。我们公司之前都是由设计主管报奖,经常有一个主管报奖产品,三大理由。第一大理由,德国大奖全世界品位,评委哪知道上上签,外国评委不吃中国文化这一套。第二生活方式,德国人,欧洲人用牙线,不用牙签,很有道理。后来发现德国人也用牙签,只不过在公共场合不用。第三,这么小的产品,能够获得国际大奖,设计界的奥斯卡。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一定要自信的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与现代的设计风格结合到一起,参与我们奖项进行国际推广。获奖不获奖再说,但是没想到特别给力。国际评委,确实水平不错,后来才知道这个评委里面有一个香港设计师,有一次我去香港演讲,他说你知道吗,你那个上上签是我当时推荐给所有评委的。喔,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我们华裔的人都有义务推广我们文化。只有大家推广了,老外才能认识。

  这一款产品刚刚获奖之后,就接到美国一个十万的订单,成本不到十块,卖一百块,长期供牙签。现在已经脱销了,很多人找我要。但是如果真的自己西装兜里,或者自己包包里放一个小牙签,真的是很有品位的,因为你是环保人士,因为我们是可讲解的牙签。真正的在我们生命中,我们需要有品位。

  当我们知道小小的红点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中国文化的产品真的能够去做的。我在飞机上看到一个杂志,唐代我们考古学家先秦文物,毛笔写的上上盘,上上碗,我仔细一看,原来在古代所有最后的都叫上上,上上乃极品。我一看签子不要了,我们直接做一个生活品牌叫上上。大家想想上上香,上上茶,上上碗,上上饰品,上上家居,上上坟,除了上上床不好用,上上床可以改为上上躺,我发现这是一个顶级好东西。我在飞机上得到一个启示,上与上相对关系,我觉得做产品一定要有品牌概念。什么叫相对关系,第一个上是什么,不是物质,今天的物质生活还不错,精神层面,很多人越有钱,精神越空虚。第一个上,比方说你的事业不错,你的家庭怎么样,你有没有爱人妻子,有没有可爱孩子,父母怎么样,亲戚怎么样,事业和家庭。第一个上是西方,西方很发达,东方每个人上上的关系不一样。中国人现在不断的求寻往上走,每个人人生之路不断向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真的给一个结果,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家庭与事业的和谐。在这样的品牌构架下我的设计才刚刚开始,设计禅悟自然,还是希望来自环境,来自生命,来自自然。

  这是刚刚在北欧拍的一个照片,整个挪威全部都是雪,铺天盖地的雪。和我随行的女士在风雨中前行,我觉得很有禅意,非常美,我觉得挺好的。他们说有点像无印良品风格,我们在设计当中感悟天地的奥妙。

  我设计第一件作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虎上山,虎是山中之王,每个人谁不想征服,怎么表达虎上山呢,用一柱香表达虎上山过程,香点燃那一刻我们生命开始,人生下来就已经面对死亡,面对轮回。设计最终想干什么,设计最终是一个基于香灰的设计,中国人点香很少记录香灰,我就是想记录香灰的轨迹,香灰的轨迹就是虎上山轨迹,虎并没有上这一座山,虎把脚印留在山上。你的人生轨迹书写在了人生平台上。什么是禅呢?我给了一首诗步步登高,虎笑人生路,我每次点完之后静静看着那一柱香灰,甚至有一段掉下来,回去检查一下身体,是不是有毛病了。所以人生就是这样的,上山虎。

  经常看到有人提着鸟笼子,特别惬意,眼里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再看看鸟,非常忧郁。我曾经获得一个大奖就是鸟的翅膀做的产品。但是我向往自由的鸟,自由的穿梭,这个设计很简单,一个竹笛子上面落着两只鸟,这件作品挂在我们家里。我们家餐厅一人养一只鸟,这只鸟就在我们餐桌上面跟我们一起吃饭。吃饭以后,拿着一只鸟去卧房睡觉,我父亲拿一只。我就实现最高一个目标,自由,就像庄子画蝶一样,想找到人生的自由。我希望一只鸟从我们餐厅飞到客厅,从客厅飞到卧房,自由的飞翔,就想实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一只鸟和我的家人自由的交互,自由的对接。这只鸟代表我们生命,而这个竹代表中国人,中国人喜欢竹,我希望鸟在家里咏唱每个家庭成员,我希望家庭每个成员关爱这只鸟,我希望他们共同欢唱。设计没有那么复杂,商业模式,如果你是一个单身一只鸟为短笛,如果我们家人多,可以买多套,小俩口买两只鸟就可以了,很简单的设计,设计没有那么复杂。设计禅悟生活,设计禅悟自然,我们要设计禅悟心灵,只有心灵净化了,心灵简单了,才能看到世界真正的丰富之处。他们说雅典人向上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东方人内观,观我们内心的世界。因为我个人认为我们内心的世界远比我们五感所感知的世界丰富得多。

  这是我刚刚在芬兰磐石教堂,拍了一张照片,教堂太牛了,在一个岩石里面建的教堂,特别牛,这是西方人启迪心灵的地方,这是西方人禅悟心灵的地方。我当时坐在那儿真的感受到来自上帝的呼唤。所以老师问我,会不会以后做建筑,我很希望以后能做一些属于我内心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个空间而已。刚刚讲到梅兰芳四层做了一个茶艺馆,我的父亲说背景音乐太难听了,那想不想听自己的音乐,我们想能不能把茶和音乐,和琴结合在一起,我们做了这一把叫琴茶,这把茶从哪来?它是有故事的,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看到了中国的文人雅士,陶渊明先生有一把无弦琴,陶渊明说弹的心中的乐曲。我们现在给茅台做设计,大酒无醉,大烟无瘾。我做了一把琴茶,一摸就响,喝山泉水,水为五等,山泉水最上等,自来水最下等。所以我希望我们一样能够带着这把琴去山野里喝茶,手一摸就响加上兰花指道,给大家放一个我们琴茶做的小样。没有把兰花指道放进去。陶渊明和他的朋友在喝茶论道。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小小的跨界,音乐是自己做的,舞蹈是自己编的,整个简单跨一下界,因为设计师嘛,对很多东西感兴趣,陶渊明珍藏了一把无弦琴,每次与好友品茶吟诗之后都会弹这个琴。这是非专业人士做的,大家不要用专业人士眼光看它。

  真正的有福不是耳朵大,人不断的要承担别人对你的不理解,甚至生命的重负,最后一张上上之道,禅悟天地,好搞坐下来与内心交互一下,给大家带来我这两年的作品,荷塘月色,我们做的基于稻香系列。让香留在荷叶上,花未全开月未圆。高山流水,这是最近最新的一件作品,给大家带来一个高山流水的视频,让我们花一柱香的时间和心灵对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们想表达中国东方美学以小见大东方的美学,用小景观看的山水,用小景观看大气象,用小景观看大世界。空中无人,水流花干,到底什么是空山呢?空山是我们内心的山,不是知识构成,不是视觉构成的,不是功利构成的,是每个中国人内心的山。在这个山中花自在的开,水自在的流。李白有一句诗醉来卧空山,道家讲一阴一阳为之道,我们用石头代表阳,用烟代表阴,在动静之间感受天地的奥妙。古代人闻香,我们现在希望不仅闻香,还观烟,还用手玩烟,还可以听香。我们希望在五感之上找到设计的第六感,谢谢!

  最后总结一下我进的演讲,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叫做上上之道呢?上上之道,我总结我们一直在这条人生的路上,上上之道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贾老师风趣幽默的讲演,下面有请唯一一位艺术家,也是我们好朋友当代艺术家卓凡老师。

  


  卓凡——气韵生动

  【卓凡】贾老师他的公司从域名,到品牌,到产品归纳了很多经验,不仅是惊讶,是经验,他整个产品运营做得这么棒。我们知道何崴老师从他的学生实践项目,然后从空间,从土楼空间到展览,谈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贾伟老师更谈到是用他的产品,用他身体力行生活方式来关注这些。而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一个个人的行为。

  看了台下大家的眼光,跟稚嫩的面孔,突然想问一个问题。大家现在关注属相的多,还是关注星座的多?对,关注星座的多,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当下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关注星座,而更少人去关注你属猪狗,属牛,而更多我是什么座,我是水瓶座,我是天蝎座。从这个话题我们切入来谈,中国传统文化。谈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话题的时候,特别是真实的一个话题。我们知道在地中海,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品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地中海沿岸大量的艺术品是雕塑,我们看到圣地女神张开翅膀,这里的雕塑当航海在海上的人他们想关照的是一种方向。所以星座在地中海的平面上,天上的星座对海下航行人的一个暗示,由此暗示表示出人的存在,人的思考诸多问题,造成西方文明的一个起源。品鉴传统艺术中一个词叫做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究竟是什么意思?气韵生动谈的是气。我们知道皇帝内经讲到48气,这个气究竟是什么?我们很真实的,很健康的生活,我们的这种生活环境它谈到了气,我们谈到了天气,谈到了地气,我们发现所有东西跟温度,跟湿度,跟风的速度,跟风的强度,温度变化的时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们在谈的时候,其实跟我们所说的空间,所说的建筑,乃至我们现在的小小的一些东西,生活用品也好,都紧紧的连在一起。这其实是我们在传统文化中能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气韵生动。我在做的这个作品中叫拈花,来自于佛祖一个小小的典故,佛祖拈花微微一笑,您顺手拈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同时那个微笑是来自于慧心的微笑。拈花的动作我在去了敦煌之后,佛祖在拈花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动作,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演绎。

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公共艺术学者 卓凡
 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公共艺术学者 卓凡

  当你去触摸生活中某个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个很有仪式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后面这一朵莲花是抓不到的。当然可以用很科学的原理说这是一个三维成像的原理,真正的真实的可以拈到那一朵玉的莲花,它藏在盒子底部。我想营造一个微山水的世界,人的整个山水,你对大山大水的解悟,有别于西方文明中对风景的借读。在这里营造空间的时候,它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中一个科学,对风,对此时此刻风景的理解。而中国人对于风景的理解,就是山水。我试图把传统文化融汇在很小的山水之间。这是我做的莲花。

  莲花的外面是一个圆形托盘,我想把天作为一个缩影,这个圆形作为这个造型的根本。这里头用的莲花的造型,中间的莲花是你每天可以去把玩,当然你永远抓不到的一个现实,这个现实也象征着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是一种真实的、虚幻的,把握住的,跟把握不住的对思考问题的思考。相应的我还做了梅兰雏菊。

  这个是我最近正在做的另外一件作品,是做的中国大山大水。我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把中国的几个名胜描绘下来,底下用的红木托盘。在这个圆盘中间,我们还是没看到的。现在这个角度是看不到圆盘的中间到时候显露出一块山的顶峰。在这里我试图想向大家解释一个很传统一句话,山高人为风,把这个山顶结合到这个微山水中间。

  今天既然做对传统文化的追思,或者对于传统文化被破坏的一种反省,我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我们学生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是有感于梁思成的故居被拆的事件,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梁思成焚香方式把文字部分全部超成空缺,很头人心扉过程中间留下一本很空的书,这本书只剩下字页,它把文字部分烧掉了。进了这么一个奢侈的教堂,我突然间特别有感悟,我们回光一下欧洲的教堂,那种空缺结构,石头的堆砌。而在西方神父指导下做的精美的教堂,我们在思考我们文明还留下多少痕迹。刚才说土楼,我小时候住的类似土楼,01年我还特意回去住接近一个礼拜,到原定土楼住了界定一个礼拜,土楼的文明被破坏已经差不多了。当然最后剩下来那些人,还有土楼的建筑,究竟留下了什么东西。我觉得我们更有更多的责任从我们自己身体力行去保存,去发扬,去扩充,去推进传统文化。如何把设计中的精华,把西方整个设计建立起来非常庞大的逻辑模式,跟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根做很好的连接。而我自己的艺术创作的东西,我也一直希望我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这个力可能很微薄,但是这个微薄由大家汇聚肯定会形成一种汇流,会形成对当下时代一个全新的覆盖。谢谢!

  【主持人】最后有请赖军老师。


  赖军——建筑中的传统美学

  【赖军】之前贾伟老师讲的,你要把它做成建筑肯定特别棒。其实今天这个话题,我觉得我也没有特别做准备,我想把墨臣在建筑领域,在建筑方向上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刚才特别羡慕,包括你们很精彩这些作品,都能够实现出来,我觉得特别特别羡慕。尤其贾伟老师那个上上签,十块钱能卖一百块钱挺棒的。建筑比较难,建筑参与的人多,一个人干不起来,参与的人多。还要经过很多人的审批,一个人定不了。所以可能感觉比较落后,因为我一直有这种观点,因为它比较复杂,是社会性的。总之,两个人的艺术差得很远。但是往往又不归为科学这一类,我们老说建筑师好象什么都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建筑师想的事儿挺多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变成现实的比较少。在北京这种环境下,可能我们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一些。其实很多东西可能不是我们怎么想就能怎么做,我觉得刚才也看到很好的作品,梁思成,那个学生还是挺深刻的,他用一种很直接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宣泄,挺解气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办法拿作品去解气,这时我们一个局限。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设计总监 赖军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设计总监 赖军

  建筑设计应该说这么多年来,建筑师一直没有放弃在这一方面的思考,包括尝试。但是我觉得在很多方面,确实走得比较慢一些。我们现在有一个甲方客户是做汽车的,他一直觉得做得不行,太粗糙了,这怎么会这么简陋呢?后来我觉得说得也对,因为汽车很精密的,然后它对我们要求特别高,所有的接缝都是必须以毫米,眼睛看不见,稍微歪一点都不行。建筑就是很粗陋,很粗糙,在思想上也差得有点远。从建筑师追求来看,这么多年我们呈现出来的作品,盖出来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在思想上还一直与时俱进,在去思考。建筑设计这么多年对于传统的理解和认识,也经过了一个过程。因为我们在座的一些人以前经历过陈希同年代,所有建筑都得顶上加一个亭子。当时很多建筑师不敢说,陈希同,叫做陈希庭,新大都饭店那个比较典型,原来没有亭子后来加了亭子,包括北京西客站都是历史的,但是有一点好,大家还没有忘记是中国人要想一些事情。但是这个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在下面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做的一些项目。

  这个项目在天津做的,老城乡附近规划,天津土楼周边是原来老城区,现在都没有了,历史遗迹都没有了,所以现在要去恢复。干这个事,我觉得其实很不得要领,为什么?因为它出的题目可能就有问题,你要去复建一个老房,这是很不靠谱的题目。但是没办法,我们当时做了一个规划,应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规划。但是它至少我们想是不是能在尺度上去控制一下,可以看到中间的密度比较低一点的,然后把高层放到外面,这是一个构思。当然现在也是开始在实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对历史文脉,对于城市的发展不断的再反思,其实这个事儿做完了以后。我们发现当时想的并不对,所谓这种形式跟北京市规划不一样,北京市规划二环三环以里,限高限得特别严,现在问题是摊大饼,一圈一圈出去导致城市整个无序扩张,带来了很多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其实放在这个城市的复兴、复建角度上也是一个问题。其实要这么做,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做下去,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局限。

  设计师也在探讨,古典的形式和现代的风格如何去和谐、共生。有点像中间上海新天地,我们知道上海新天地也是假的,把那个拆了以后重新做的,但是还是有一点旧有陈设这种感觉在里面。

  另外一个项目比较有意思,是在菖蒲公园,这是02年做的。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复建,其实是把旧有四合院拆掉了,然后重新规划,建设的是叫做菖蒲公园服务设施,这个服务设施其实就是楼管所,但是它的形式可以看到离天安门很近,这是建成的效果。看起来可能一般看不出来,这个就是古建筑嘛。但是及上还步态一样,因为这个房子是钢结构做的,为什么要用钢结构做的,当时给了我们一个很苛刻的要求,所你一年之内能不能盖起来?我说一年之内平房差不多。他说一年之内我要投入运营,得开业。我说不仅建筑要完工,室内所有装修都要完,而且运营之前准备工作还要三个月呢,这很困难。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想来想去,只有钢结构的形式可能在时间上能够去保证。这个挺有意思,盖出来可能大家看不出来,一看说是古建筑,实际上是钢结构的。然后在它的规划布局里面,我们也是希望有这种对于现在空间认识,平面图并不是一个完全复古的。

  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还是希望保留一些,稍微一些现代的感受在里面。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当时江总书记要去西楼听戏,十一有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政治活动,所以一年时间。很幸运的是确实一年时间盖成了,而且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原来按照古建筑这种制式做的,其实做古建筑大家都了解。所有古建筑都是有一个模式。比如按照斗口,一个斗多大,这个做不了多大,房子多高。按照这个出来以后,当时的区里领导说不对,这个比例不对。我说是啊,这个没办法,因为我们给放大了。为什么呢?因为里面要有空调,要有管线,你要做进去太矮了不行,所以要把它拔高。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对中国古建筑是有一种感悟的,最后领导发现这不对,说你这个肯定高了,后来没办法已经施工了,好在是钢结构,结果把腿给砍掉了,大概降了五十公分,后来想起来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如果不是钢结构,可能混凝土结构麻烦了。这个挺好玩的,当时做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不做不行。当时大家认为一定是古建筑的形式,由于的时间的关系,我把它改成钢结构了,算是有一点点小小的突破。但是这个说明什么呢?在2000年以前,大家对于旧城这种那就是恢复,我拆掉老的,盖新的,新的一定要跟老的一样,我觉得对以往这种观念在建筑学里面,有一点叫做修旧如旧,修新的还不行。在那个年代我放这个,当时这个设计也是2000年初做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大家的认识就是这样的。

  后来在天津老城乡做的房地产项目,这个是在05年左右,这是所谓的新中式,万科开创的这种新中式新的建筑风格。在这个时候大行其道。有地产商找我们,能不能做这种风格的,点名就要新中式,这是在当时做的最的一个效果。因为我们觉得在第五园,因为有它的地理性,它在深圳可能还好一点。但是在北方地区,纯白的这种涂料的墙体,可能在将来会倒,因为北方风沙大,气候不太适合。等于是一个变形的灰砖加白墙形式。它的做法已经现代了,但是中间加入了一些传统符号在里面,这里面算是一个符号化的。

  这是我们公司办公楼,就在旁边院子里。这是它原来的老楼的情况,旧楼原来是一个厂房,然后我们把它完整地改造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做的是把一些对传统的理解,变成一些片断植入进去了。比如我们进入的方式,借鉴了传统的四合院这种建筑的方式。这个楼的大门朝东,直对着,非常长的走道,一直对着的,其实心里感觉并不好。所以我们采取四合院这种迂回曲折的方式。我们做这个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做所谓的传统,但是我觉得它有一点好,至少它是一个现代建筑。但是另一方面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了解,因为我们也知道其实所谓的传统,说到最后所有的人他对一些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你为什么不愿意直接进去,而愿意迂回曲折进去,这是一个深层次哲学的感念。我们做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是传统,从我们之前几个案例放过来是有时间顺序的,我们对于传统理解。原来往往局限于形式,尤其建筑学,建筑师,领导大家都认为你这看不出来,没有形式。我们自己做的时候,其实传统就在你心里。

  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做的几个项目,今天我们想稍微详细一点介绍一个新的项目,大概一千多平米,是一个企业会所。当时甲方告诉我们,随便做,吃喝玩乐都在里面。但是其他的东西不限制你,一千多平米,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可能能够有机会去实现一些想法,这个项目我们带着期望到了现场,发现这个项目周边情况非常棒,是在一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旧有的茶室,已经空置了,甲方希望我们还是要利用它。这个茶室有两三摆平米可以扩建,大概扩到一千多平米。我们去了现场以后,发现周边环境树木非常茂密,当然这个建筑确实很一般,大概八九十年代盖的。然后我们就在想,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了,可以去实现一点东西了。怎么去做呢?从我们办公楼我们发现其实不是形式本身要求你模仿,而是你是否真正在内心里对这种传统这种文化有一种解读。用什么样的方法解读它,这可能是我们的命题。我们在想,完全的去模仿取这个形可能不行,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讲究境界的,可以看到绘画、园林、戏曲艺术都是抽象的方式去完成它的一种对境界的追求。我们看到有的非常简约,大气磅礴,但是它有内在气场在里面。像京剧也一样,道具非常简单,但是你可以通过这些有更强的想象空间。我觉得像园林也一样,园林里面讲究意,讲究势,讲究气,这都是传统的东方哲学,它对于世界、自然这种思考。

  所谓中国的艺术是小中见大,我们原来关注的是表象,其实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你对它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这次可能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它。首先要建立我们对这个项目的认识,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个小的项目通过小中见大,能够容纳对人生,对天地,对万事万物的一个理解。能不能起到一个参禅悟道,我们要用更抽象的方式去做。

  我们用小中见大,把建筑看成山,因为我们那个场地上有一些水,但是没有山。所谓山水之间,什么是山,山其实是心脏,心目当中的,不一定看到的是山,看到的这种建筑层层叠叠这种屋脊就是山的一角,可以是江,可以是海,我们希望在项目当中通过寨、水、园,院,这些传统元素构成一个更宏大的事例。具体功能呢,我不详细讲了,基本上是一个单层的建筑,然后通过围绕着水院,环抱着水院来构成的。我们希望用最简约的形式,屋脊,有山峦起伏这种效果。在中间因为有高的地方,所以空间还是会有变化的,也不是一个完全平面式的,而是一个立体式的。中间这个岛三间客房,这是甲方提的要求,我们并没有按照传统方式放在周边房里,而是放在这个湖中心,作为一个湖中心的岛。同时它也是一个整个建筑里最核心的位置。

  整个序列我们希望从闹市当中进入项目本身是一种转换,这种转换希望能够起到初示的效果,从四环、五环过来非常喧闹的场所,进来以后你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进入的这个园,进入大门以后,第一个庭院叫做静心。我们设想人进入这个环境当中,完完全全能够把所有杂念抛开,完全安静下来。这里面非常春最,非常干净的一种设计手法,在里面这应该是一个很浅的设计,周边是一种完全是沙子,白沙构成的庭院。起居厅、餐厅是甲方非常关注的、实用的场所,这里我们加入了一个叫做书室,看书、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在平面里面把它放在南侧,很安静的一个院落,因为我们希望在这里面要有很好的氛围。安安心心读读书,安安心心去写写字,品品茶,把身心完全放下来。我觉得到这个场所里面,可能不像一般的这种会所的建筑,因为我觉得会所的建筑,其实都是入世的状态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多认识一些朋友,多接洽一些客户。我觉得到这里,希望他能够完全把这些杂念,完全抛开,进入一种更加自我的状态。

  期间我们设计了艺廊,甲方提出他们可能有一些收藏品,要在里面做类似画廊,有很多收藏艺术品。所以在里面做了一个过道,有一个抬高的展示的空间,这样它有两个不同的路径,两个不同的观赏高度。同时在墙上开了很多小的孔洞,这是我们拿模型做的实验,等于是一个滤光器,光线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通过墙上细小的孔洞投射到对面的墙上,可以看到在这里如果静下心来观察,能够感受到这种时光的流逝。

  整个水系我们希望这个水系,让大家对自然有一个更亲近的感觉。所以我做的非常浅的水池,一直变化的。通过我们的设计使水位24小时不断变化,我们希望人在这个环境里面,你能够感悟到自然的变化。我们看到在所有的项目水都是基本不变的,至少在一天之内你感受不到,我们认为我们在这里我们想创造这么一种环境。你只要静心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这种世事无常,人生的变化。

  最后,选用一首诗,远山晴雪,竹溪松壑,北往南来,回寒向暖。希望让大家更好的感悟天地,感悟人生,谢谢。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生论坛

  【主持人】谢谢,下面进行一个互动探讨,请两位嘉宾上台和我们一起和台下嘉宾互动一下。谈到传统文化5月9号搜狐家居设计论坛去胡同,当时是南锣鼓巷,北锣鼓巷我们转了一圈,我们论坛一直反映大家对这种传统文化内容很强烈,所以才有今天我们这场活动。下面我可能先简单跟两位老师互动两个问题,观众有哪些关于传统文化再生话题上有一些话题的东西可以跟我们两位老师进行探讨。今天也是难得的机会,虽然只剩下两位老师,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

  我们上周自己部门开了一个会,当时探讨舌尖上的中国,我们探讨这个片子为什么能够让那么多人能够有感触,当时很多媒体在报,不是一个简单的美食节目,更多是一个文化的节目。两位老师从自己的领域上,请两位老师谈一谈,怎么去切实可行保护我们一些传统文化,然后用到自己创作中。刚才赖老师提到传承不在于形式,可能在于一些理念上,一些精神上的东西,请两位老师谈一谈。

5月29号创意城市之追溯传统文化论坛现场 左起:何崴、赖军、卓凡
 5月29号创意城市之追溯传统文化论坛现场 左起:何崴、赖军、卓凡

  【赖军】其实刚才我也讲到做建筑设计,其实挺难的。我不知道在场有多少是建筑师?实际上我更羡慕产品设计师。真的是这样,建筑设计可能承载的东西更多,本身也更容易受到关注。像08年奥运会,当时那些奥运建筑,其实让很多的百姓,普通人去关注到,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好象只有建筑才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在产品上,其实因为它的受众相对少一些。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个建筑受关注度非常高,受所有人关注度,传统文化怎么在建筑上体现,这应该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对我们来讲,我觉得现在好的一点是什么,这个过程其实还算比较快,至少三年五年,大家观点就在改变,我认为这个方面是有希望的。但是另外一点留给我们的工作,我们如何把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这种认识和理解,真正的转化为一种在建筑当中能够更能够实现的一种方法,这个我觉得其实所有人都在探讨。就像我们看到前天王数得奖了。上次跟一个媒体主编在沟通的时候,他说一句话很对,他说王数做的工作,是一种他个人的理解。其实他仅仅是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形式的本身。这一点,其实就像我们以往,多少年之前,大家对于传统文化在建筑当中,大家希望找到一种方法,一个公式,一个标准。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其实文化就是多元的。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想问题的话,我们也不用背负太大的重担。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一定要去把它发行一个公式,中国文化在建筑上到底怎么发展?

  我记得在当时很早在上学时候看到香山饭店,当时很多人就是有争论,大家的争论焦点,当时就是说这种形式能不能一统天下,是不是全国各地都变成这样?我觉得要是放在现在,大家不会这么去想。任何一个人,他对于文化的理解,他对于建筑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觉得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去想问题,可能在方向上我们在于走得更远。

  【主持人】卓老师,您的艺术创作中怎么感悟这些?

  【卓凡】我本科研究生阶段学的雕塑,其实和空间结合得非常密切的。说到建筑的时候,赖先生说建筑是难的。其实我回忆起来,从小时候居住的空间,一直到后来出去读书,后来在北京,然后在全国各地游历,看了各种各样的空间,其实都很认真去感受。就像今天在这里坐的位置,这里应该是神父站的位置。我们到欧洲的时候,很多人去看教堂,甚至会做一做礼拜。这里面回头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有人开玩笑说你要不是好好学习就可以成为哲学家,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成为哲学家,因为不好好学习,可能会在一个单位当门房,可能问一个人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你是谁。另外一层含义,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有意识问我们经历着谁,我们要到哪里去。空间或者建筑也好,恰恰好给我们身体乃至精神寄居的地方。我们在回到家乡路上,或者回到学校路上的时候,我们学校书记讲了一句话,学校里面一草一木都不要动,毕业出去这么多同学,回来要在这里找,建筑下找故事,找他曾经有的故事。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文化其实记忆在我们整个民族,或者记忆在整个心中的,整个传统故事中。08年奥运左右的时候,我给蔡国强先生当了一段时间助手,他在美术馆旁边四合院建办公室,他当时做四合院的时候,买下来把它重新装修,其中有一点要求,就是修旧如旧,让它回到它原来的面貌。这一点上,你在使用这个空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这个空间它所拥有的这种感受,就是慢生活的感受。你能在这里头做事情的时候,它的节奏,它的思考,它不是浮躁的,不是急促的,不是焦虑的。而是你更可能会静心沉下心来去思考一些问题,去思考一些你的创作状态,思考一下你究竟如何怎么样更诗意去寄居。我们更感受教堂顶上一粟光,也会感动中国建筑中一缕一缕很轻的风。我们阳光是可以透过屋顶瓦片晒到屋顶,但是下雨的时候水进不了房间,我们都被这些感动。当然这些东西在赖先生设计作品里面已经演变成现代的设计作品了。我们想二环以里这些建筑要很好的保护,我们要借助于我们呼吁,也要借助于政府政策,也要借助于很好的运营模式,把二环建设成什么样综合区,既能保护古建,又有自己自足良性循环能力,这种东西不是局限于对二环保留,而是源自于心中对旧有故事迷恋和重新续写。我们自己怎么重新续写这个东西?其实现在整个中国人,大量的中国人都在重新审视自己,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文脉。包括中医,包括中国画,包括中国的书法,它所给我们带来的一些东西,包括香道,包括茶道,包括读书的方式,包括一些思维的方式都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把脚步稍微慢下来,让我们浮躁的心稍微平静一点。而重新在一个比较健康,比较亲和的空间中,这个空间中去思考我们当下的所说的这些哲学心,去思考。

  【主持人】刚才提到校园这一块,我也很有感触,因为我前两天回我们母校,发现我经常去吃饭的几个食堂都不见了。我觉得有一点难受,曾经生活了四年吃饭的经常去的两个地方不见了,我的故事没有寻找的源头。其实传统文化没有创新可能也就没有生命力。其实我前几天看报道,也看到了一些传统手工业,还有传统的艺人捏人的非物质遗产的东西要失传,这种时候需要政策的扶持。其实我还是想请两位老师谈一谈,因为今天在一个中西结合的场地来谈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可能对传统中国文化影响也是很大的,怎样在这种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让我们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创新,再生,形成一种像国际的文化也好,让传统文化,当时有人提出来这种文化出现了断层。请两位老师谈谈传统文化创新?

  【赖军】这个问题太大了,其实像我们做设计,越做越觉得对于文化我们其实原来并不了解。原来总是在想急功近利式的找到一种方法去完成这件事,但是我觉得其实越做越发现,所谓文化,我现在看其实文化价值还是在于它的多元,一定是多元的才是有价值的。但是往往可以看到所呈现的这种社会世界,不是这么一个方向。所以可以看到有很多所谓主流文化,应该说更强势了,强势文化主导下有一些文化就消失了。越来越弱,影响越来越弱,越弱就没有人参与,没有人参与就要消亡。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文化以往都觉得谁先进学谁的。其实学的不是文化,学的是技术。做建筑设计也是一样的,现在学习西方的其实更多的是技术和技能,但是文化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其实文化很难拷贝、复制过来,东方人哲学观不一样,原点不一样,没办法嫁接过来。但是我们以往并不明白,因为我们在学建筑学的时候,其实我是在80年代学的建筑学。但是学的时候,当时我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建筑学?也不知道中国其实有建筑学。我觉得我们在学的时候应该是全盘西化的年代,所谓的建筑学其实是西方的建筑学,我们是受毒害最深的这一代人。直到现在做了二十多年设计,才发现原来我们自己有自己的文化。这一点上,希望比我们更年轻的这些建筑师能够少走这些弯路,能够自己意识到我们自身的文化还有它的生命力。

  如何去结合,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要学的是一些方法和手段、技术。但是另外一点,对于传统文化知道多少?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现在赶快去学。设计理念其实有很多很深层次的内涵在里面,如果说没有这些内涵,没有这些传统文化的思索,不可能做出那样的设计。当然现在设计我觉得应该还是要符合现代人,这种美学,过程对于设计领域的认识。我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一点,你要符合现在的美学的这种要求,大家对美学的这种期待。你能不能去完成这件事,这可能是有很多技能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所谓设计之魂,是在于设计真正的在内心当中的一个理解。我们看到有很多产品

相关知识

直播:创意城市——追溯传统文化论坛
赖军:保存传统文化中的尺度精髓
现场直播:2014中国净水行业高峰论坛
财俊人物:吴迪“将传统文化进行到底”
【沙龙】创意城市之北京——追溯传统文化
卓凡:关注慢生活 把握传统文化的气韵生动
直播:2014中国集成灶行业论坛暨十大品牌评选启动
直播:米兰印象·2014家居潮流趋势发布暨北京设计师沙龙
爱新觉罗毓叶:设计融合传统文化是沈阳人送世界的礼物
春节:不变的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直播:创意城市——追溯传统文化论坛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3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