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银行[微博]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下调。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低于世行今年1月预测的3.2%,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出减速的趋势。表面上看,世界经济减速是坏事,但是从孕育改革机遇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记者连线世界经济问题专家予以解读。
结构性痼疾仍难除
报告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将在2014年增长1.9%,低于1月报告中2.2%的预测值。其中,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2.1%,低于此前预测的2.8%;欧元区今年可如期实现1.1%的增长目标。
就美国而言,从第一季度来看,美国经济陷入疲软,美国方面认为主要是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他们对经济反弹持乐观态度。
但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民认为,美国不能盲目乐观,在复苏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复杂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就业状况仍未根本改变,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仍小心翼翼。
再看欧元区,财政重塑和经济调整取得的一定成效都是积极迹象。但相对而言,未来欧元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劳动力市场等结构性改革则是关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减速:一是,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规模的逐渐缩小,有更多的资金流出具有高风险的新兴市场国家;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结构性矛盾加剧和外部需求减少。
总之,全球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均面临结构性痼疾,改革顺序和执行力是关键。
经济驶入慢车道
从表面上看,世界经济减退是件坏事。
在世界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为了增强民族产业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利益,许多国家往往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势必将影响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稳健增长。
此外,“目前,‘跨大西洋(7.84, 0.20, 2.62%)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举步维艰,‘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也正面临重重阻力,已经驶入‘慢车道’。越是在世界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谈判国越不会在关键、敏感领域做出实质让步。”魏民指出。
她还认为,在某些经济萧条或暂时的经济不景气的国家,群众普遍失望或失落,可能为民粹主义走向政治舞台提供条件。这种民粹主义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孤立主义和排外思想,它与自由贸易格格不入,因此,使得有些贸易谈判更难进行。
在政策协调方面,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状况,缺少通盘考虑。欧洲央行[微博]准备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政策的调整是对美国政策的反应。
减速蕴藏“除疾”机遇
世界经济减退不全是坏事,它孕育着变革的机遇。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就会缺少改革的动力,宁愿抱残守缺。面临危机的时候,可能会激发背水一战的决心,出台一些强化改革的措施。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的任务还在新兴市场国家。很多国家为了保持或促进增长,采取多轮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热衷于放水,大有“我先挣脱苦海,哪管洪水滔天”之势。但是,这种财政和货币刺激并非长久之计。
尹中立进一步认为,新的增长动力应来自深化的经济结构改革。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谁能尽快摆脱掣肘、落实结构性改革,就能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稳占一席之地。
“政府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自身经济减速的情况下,出口、就业等方面,问题的堆积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与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现实目标相冲突,实际面临‘长痛’与‘短痛’的选择。”魏民说。
对此,专家指出,中国应不畏阵痛,积极推进自身改革。首先,练好内功,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转变不合时宜的增长方式。其次,加大对外开放,升级现有的对外经贸合作,尤其要力推中日韩自贸区、RCEP协议、中美投资和经贸合作等。再次,加大产业政策力度,以市场动力为基础,加快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经济减速不全是坏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做空中国者终将败于市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面对压力底气足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经济需要三个“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发展有“中国节奏”
北京法恩莎孙凯:市场偏冷不全是房控政策惹的祸
人民日报谈中国人扎堆买马桶盖:没买到品位和尊重
人民日报:经济发展不能靠速效药 药劲过后病情更重
党报:楼市股市目前不存在跷跷板效应 曾此消彼长
专家解答:世界经济波动推动家电企业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