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
近期,土地市场的“热浪”正在从北京蔓延到主要特大城市。11月25日,被叫停出让的上海新江湾城D7地块,在调整出让条件后,依然被12家知名开发商“疯抢”,最后以每平方米49152元的楼板价、81.69%的溢价率,创造了上海住宅楼面价的新纪录。深圳今年以来仅出让的两幅用地也被列入了“地王”。今年2月,中海地产拿下罗湖区鹿丹村旧改地块,扣除回迁面积外,实际楼面价高达每平方米3.5万~5万元。
今年以来,北京共诞生20个区域或单价地王,土地出让金达到1921亿元,土地出让面积虽下滑但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上海共诞生了6个地王,土地出让金也将创新高。深圳则到了“逢推地、必地王”的境地。重点二线城市南京、武汉土地市场火热,分别诞生了18个和6个总价、单价或区域地王,楼面价分别上涨102.1%和74.6%。
在融资渠道全面开闸、融资成本不断走低、重点城市楼市火爆、储备土地几近开发完毕的情况下,出于持续经营、抢占楼市未来“安全区”,以及“防御性”投资的考虑,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土地资源被“疯抢”一点也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对于房地产市场,政策态度从原来的调控,全面转向去行政化和市场化。这意味着未来房价将不会被行政“调控”所干预。
根据近期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而所谓的“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的就是提高在城市就业的2.7亿外来人口的“市民化”率。
外来人口“市民化”后的首要诉求就是“住有所居”,因此这些城市未来住房需求潜力之大可想而知。
同时,外来人口在这些城市集中居住的旧住宅区、工业宿舍、城中村已经成为“棚改”新方向,再结合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此类城市未来房价内生性上涨的动力很强。
但这些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户籍低收入人群、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务人员不具备住房支付能力了,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吸引的人才,也失去了支付房价的能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这些城市的住房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北京扩大了共有产权住房配建和供应的规模,2014年以来供应的新房中,近50%成为共有产权住房。除了原来保障覆盖的人群外,包括吸引人才在内的城市中坚力量也成了保障的对象。
自上海市宣布“土地新政”后,新出让土地大规模配建中小户型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在20%~60%),其思路与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异曲同工,即确保城市中坚力量的住房支付能力。
此外,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20万套保障房,并采取不上市的封闭运行模式,主要面向吸引的人才。
未来特大城市房价上涨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城市中坚力量,其住房支付能力下降、住房困难问题凸显。于是,住房扶持政策开始向人才等城市中坚力量倾斜。这不仅降低了房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而且保障了他们的住房需求。这既是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础,也是保持城市竞争力的基础。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知识
李宇嘉:房价“内生性”上涨是住房政策调整的驱动力
李宇嘉:认清土地双重功能是土地审计第一步
李宇嘉:京津冀一体化下地标性物业优势显现
方洪波:人均GDP1万美元是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风口
李宇嘉:供求错配导致一线城市楼市低迷
李宇嘉:传统救市思路解决不了楼市高库存
李宇嘉:不动产登记摸家底为公共财政转型打前哨
李宇嘉:保障房“新政”有望让深圳房价“软着陆”
李宇嘉:房产中介收费随行就市须先建基础秩序
李宇嘉:央行降准有利于提振楼市疲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