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二:和声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二:和声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9月15日11:05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主访谈人:

  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照明设计》(中文版)副主编、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负责人

  内容编译:张昕 赵晓波(《照明设计》杂志主任编辑)

  访谈对象:

  内原智史(Uchihara Satoshi):UCHIHARA CREATIVE LIGHTING DESIGN 总裁

  東海林弘靖(Shoji Hiroyasu):LIGHTDESIGN INC. 总裁

  武石正宣(Takeishi Masanobu):ILLUMINATION OF CITY ENVIRONMENT 所长

  东宫洋美(Tomiya Hiromi):LIGHTSCAPE DESIGN OFFICE 总裁

  富田泰行(Tomita Yasuyuki):TOMITA LIGHTING DESIGN OFFICE 总裁

  所谓“亚洲照明设计”,是一系列动态概念的集合:关于光文化的亚洲信仰与共鸣、设计方法论的亚洲地区主义、亚洲独立照明设计师的师承与设计文脉、亚洲照明设计事务所的历史与发展、“亚洲照明设计”框架下的认同与合作。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由韩国郑康和教授发起,第三届论坛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韩国照明设计师协会主办,《照明设计》(Professional Lighting Design中文版)杂志社合办。关于照明设计的各种声音将在“亚洲”概念下创造共鸣。梳理共识与差异,谱写“和声”是本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的主旨。本刊将陆续报道由此开展的关于亚洲概念、亚洲力量、亚洲责任的系列讨论。

  第一部分:“IL·LED·OLED”会议纪事

  东海林先生回顾了白炽灯(IL)时代(从1800年谈起),部分内容来自于《照亮黑暗的光明——十九世纪的照明历史》这本书。在煤气灯刚出现的时候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可能发生爆炸并带来中毒的风险;(2)太过明亮;(3)存在换气问题。同时,人们也提出一些质疑,诸如:(1)煤气灯替代了太阳;(2)燃气灯没有能让人心为之颤动的东西;(3)燃气灯强烈的光,将令我们的孩子们失明。1870年,弧光灯出现,当时的50m高的灯具就像人造太阳一样,强度不能调整,那是一种唤起人们各种恐怖心理的光。当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改良了煤气灯的时候,人们同样也提出了赞扬与质疑的声音,但最终白炽灯还是获得了普及。每次技术变革时,都必将出现赞成派与反对派,在白炽灯身上发生的事情也将同样发生在LED身上。

  武石先生结合自己的项目回顾了LED的时代(1990-2010)。LED给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武石先生早在13年前已经开始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LED,那是在一个海上停车设施的观光甲板上的照明。在当时,把LED作为照明设备的想法是非常少的。2002年初在位于横滨港未来区的橙屋项目中使用了LED,在这个项目中深入探讨了LED的供电方法,获得了非常数码的感觉。2004年京都祗园MINERVA项目中,创造了现代的数码的感觉。2008年在高崎MONOLIS项目中对LED的使用进行了改善,把LED用于天花照明,空间看起来更加完美,但不得不另外使用20%的白炽光源。2009年在表参道的A.O项目中,对LED进行严密细致的控制。在2010年的目黑八方园白凤馆项目中,在狭小空间中营造出动感,光仿佛从对面照射过来,这是其它光源所无法实现的。

  武石先生给LED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Love Emotional Design”。

  富田先生就LED的未来通过几个例子和大家一同讨论。在我们的周围,人们是将创作出的新材料或技术和长期以来重视的材料或生活技能结合起来使用的。就像化学纤维时代到来了,也仍然会使用棉花及丝绸一样。照明光源也同样,虽然到了LED的时代,但我们原本使用的自然的光(自然光或热辐射光源的光)的魅力相信今后也不会改变。当然不用说,LED具有节能、寿命长、数码控制等众多优点。现在人们关注LED作为功能性光源的替代光源,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特性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话题之下,设计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内原先生认为针对LED需要在设计上研究更多内容,如反射比、光的效率等,这种思考也将帮助照明设计师提升自身的水平;LED对白炽灯的模仿非常重要,如果基于LED的照明设计跟不上LED的技术发展,将会出现问题。东海林先生针对LED与节能、建筑素材能否在照明设计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提出了期望。武石先生认为LED模仿此前的白炽灯正如白炽灯模仿此前的煤气灯,弧光灯经过60年的时间才退出历史舞台,技术在前进但人的本质并未改变,模仿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今后我们要更多的从LED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农业上的照明应用等等。

  内原先生基于厂商数据介绍了OLED的最新进展,展望了2012-20XX年的OLED发展路线图,集中体现在强度提升(High Intensity)、透明性能(Transparency)、颜色可调性(Color Tunable)、灵活性(Flexibility)等4个方面,提出了2015年的明确目标。OLED不仅作为光源考虑,更加是光的素材要素,OLED将更加拉近彼此的距离。基于照明设计思考的OLED的全新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东宫女士指出,“舒适”+“安全”是照明设计的指标。这是指照明在视觉环境的心理效果上向舒适、愉悦、安稳上引导,在生理效果上从明视性和照度的关系上去把握的职责。曾经一段时期,为了满足人们更快捷、清楚看到的欲求而追求效率化的明亮,照明成了变亮的东西。到了今天,我们迎来了低碳化社会,在照明上又多了一个关注地球的视点,即“可持续”,LED正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人们追求舒适的感觉,探索照明安全的意义,探索地球可持续的方式,这些即使很难用数值说明,但适应使用心情的技术是有可能实用化的。并且人的意识和照明的关系已成为历史和文化,人们追求照明的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明亮的感觉。2020年将成为超越对光源的议论,通过照明设计连接起QOL(Quality of Life)+(Quality of Light),追问人类意识之中光本质的时代。

  第二部分:访谈

  张昕:关于LED的照明设计解说,此前我曾听说过“Light Emitting Dreams”,今天我又听到了“Love Emotional Design”。这种解读的背后应该有其潜在的含义。请问各位照明设计师,目前对于在照明设计中应用LED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内原智史:支撑人工照明的技术可以说大部分是根据物理数学的信息成立的。对一个好的环境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是通过“人”进行的感觉意志的信息交换。其效果很大程度由人所拥有的“创造力”来决定。如何将物理的信息转化为感受性的创造性丰富的信息便是我们设计师的最大职责。对LED的印象并不是只从物理的这一面去接受,希望这样一个提议和看待方式能作为一个讯息被大家捕捉,以期人的创造性的变化。

  東海林弘靖:LED是到了21世纪备受关注的光源,我想是为了地球上的人生活更加丰富而降临的救世主。

  武石正宣:因为LED是微小的光的集合体,所以可以更好的与环境做到融合。同时其发热量少,所以可以在与人较近的距离使用。光源维修少所以可以考虑手难够到的新的安放位置。节能因而对环境有利。

  富田泰行:LED不是因人的生理欲求诞生的光源(即不是从人类基因中就有的自然界的火中诞生的光源)。LED是人类创作出的“知性科学之子” (scientific baby/son with intelligence)。LED是随着不断满足光学的及社会的欲求而诞生的光源。

  张昕:五位照明设计师如果在中国的舞台上进行互动讨论,最想传达给中国同行什么样的信息?

  内原智史:经济的繁荣产生出多种价值。那种巨大的力量一定不是仅靠量和强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是一种柔性,这种柔性和能理解这一点的社会性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中国已经站在领导世界的地位了。其先进性、先见性、先导性让全世界带着期待和羡慕之情关注着。设计师的工作是会对社会带来很大影响的,是需要有一个重要立场的,站在这一认识上希望中日两国的照明设计师携手努力。

  東海林弘靖:照明不单单是照亮空间,也是照亮人的心灵的。

  武石正宣:照明设计相对技术并不是被动的,它也不是空间的装饰。它是空间或者环境中人们采取怎样的行动,舒服的还是伴随紧张度过的决定因素之一。

  富田泰行:即便是今后会引起更多期待的LED或OLED,那也不要忘记是在火焰的延长线上,要珍视曾经人们是怎样运用、怎样感受的。

  张昕:如何评价中国的照明设计,您认为中国照明设计师最应向日本同行学习什么?

  内原智史:我认为双方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很多。很重要的是学习不同国家以文化为源的众多表现的个性。然后从相互尊重开始到相互理解,并需要进化到能够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关系上。日本在怎样对待环境这一点上,是将重视和近邻的和睦这一点作为设计条件的,要在调查和探讨上花费很多时间。东京的夜景在全世界也数得上的,就是因为我们能感到它在整体上的节度和协调。

  東海林弘靖:太阳光是一直变化的。照明设计师创作的人工光,也是细微变化,改变景致的四维的东西。我认为像这样的,在时间轴上细腻捕捉光的思考方法是今后中国也需要的。

  富田泰行:和上面的问题相关联,比起向日本的照明设计师学习,本国的光亮的历程不是能带来更大的启示吗。日本的照明设计也是最初受到欧美的影响,现在并不是跟随欧美而是更重视自己的风格。对于中国的照明设计: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高度成长期实行以获得明亮为主导的规划,使得对阴影的美的考虑被弃置了。现在中国正处在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高速成长期。在这个时代希望推进一种不是只求获得明亮的,而是重视起光的魅力的照明设计,这种光的魅力在于光与影的美等创造出的风景。

  张昕:我们熟知在日本有很多出众的女照明设计师,请问您认为在照明设计这个职业中女性的优势是什么?

  东宫洋美: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在工作上并没有意识到身为女性的优势,只是在努力传递自己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作为女性有什么优势的话,我想是带着诚意的这种努力被传递了出去。

  张昕:我们在展会中看到了一个小型展览——“日本照明设计30年(1980-2010)”,其中文字部分由東海林先生提供,请问为什么是30年?这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概念吗?照明设计的水平一定会随着时间前进吗?

  東海林弘靖:1980-2010年这30年间,是我从学生时代对照明发生兴趣起一直到现在的时间。这期间可以说是我对照明设计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解释的一个“展览”。30年前伴随着各种光源的进步,我认为配置照明器具是照明设计。之后光源的进步渐渐达到饱和,如何将光配置在建筑空间内成为了照明设计的主题。进而到最近创作出让进入空间的人能为之心灵一动的富于感情的光成为了一大主题。这样的流变可以说是照明设计师对于光在空间中的存在方式一直以来真挚思考的结果。

  富田泰行: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是从热辐射光源到气体放电灯成熟的时代。20世纪末的10年是再下一代光源LED投向市场并被认知的时代。21世纪开始的10年是探寻应该怎么使用光源的这样一个尝试并积累经验的时代。所以这是照明变化充满活力的30年,对于我们照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打动人心的一个变化的时代

  张昕:富田先生和武石先生提到了LED照明设计的关键字——“动感”和“数码”,但“动感”和“数码”在中国呈现出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请问各位照明设计师想对此发表何见解,如何让这柄“双刃剑”变为“单刃剑”?

  武石正宣:我认为这无关中国、日本,而是照明设计的成熟度问题。在日本,照明设计也是比较新的领域。其运用在中国和日本不同的话,那应是源于经济或文化的不同吧。

  富田泰行:LED与以往的光源不同,其特点在于可以通过数字控制技术来应对亮度、动作、颜色的变化等。将这种优势运用到生活空间中,可以得到与功能照明不同的方向性。我在运用LED颜色的变化时,不会用RGB等原色。一定会通过混合白色而尽量融进周围环境中。与标识或者商业广告不同,在中国,生活空间的照明也需要融进周围环境中去。以照度为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努力将彩色光变得更细腻。

  张昕:富田先生提到在LED时代最不能放弃的“自然素材”具体指什么?

  富田泰行:我们得到了树脂或其他新材料也不会放手木材。我们穿合成纤维的衣服也看重棉花或者丝绸这样的自然材料。虽然LED这种新光源作为主要光源的时代到来了,包括作为自然材料的热辐射光源在内,进行混合使用变得更为重要,因为热辐射光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人类的工具的,今后其使用方法一定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张昕:内原先生在清华大学做过演讲,很多同学对此抱以强烈的反响,我听到最多的反馈就是“太美了”。我认为,中日两个国家对于照明的美的理解一定是共通的,但内原先生同样的图纸在中国却未必能得到同样的设计结果。请问各位如何看待设计图纸以外的事项对于设计结果的影响,在现阶段,如何在中国实现一个好的照明设计,您有何建议?

  内原智史:从我现在参与的中国国内的几个大规模项目的感受来说,能够感到开发商对于日本的建筑和照明设计在实施上,从设计理念到工程监理,以及实际施工的精度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高水准的这一点抱有浓厚兴趣。这是基于软件及硬件两方面的高质量才能实现的“最佳的实施成果”。在我们参与的项目中会特别被要求根据开发商的意向使用中国国内的照明器具再进行最终产品要求的指定。习惯并熟悉了日本产品的我们从数量众多的中国产品中选择出符合我们品质要求的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这确实需要高水平的经验和专业技术。我认为日本的高品质的本质就是这种拥有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可靠的人才。对于在中国的照明设计而言,能够整合硬件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强烈希望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实际也打算做这方面的努力。因为我感到根据我们制作的汇报文件和设计图纸以及与开发商的共同合作,创造一个理想的光环境是可能的,但实现起来硬件方面的选择和施工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强烈希望在这种“设计能力”和“产品制作”的专业技术中加入“日本的文化性”,确立日本设计师的身份。

  张昕:对于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您最感兴趣的论题是什么?

  内原智史:接着前面的说,我认为尊重中日两国建筑的历史价值观、文化性,相互启发、引领世界是很重要的。我们共有很多价值观和审美。我想那是在很长的历史中日本从中国学习的众多的文化价值以及凭借日本固有的价值观将其进一步磨练提取而形成的。衷心希望两国的魅力通过更亲密的交流得到深入,为创作更高水平的“光环境”而相互协调努力。

  富田泰行:2011年的照明展上大半展示的是LED,如预想的那样,其作为传统光源的替代的意味很强。在几年前的展览上首先是更明亮的主题,有眩光、颜色的不均匀等问题。今年考虑的是原本照明器具应该追求的内容(抑制眩光、在颜色的均匀上下功夫、调光的对应等)。

相关知识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二:和声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四:和声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三:和声
“和声”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一
姚仁恭:照明设计实践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实录
亚洲的方向 亚洲照明设计论坛2011完美谢幕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距离灯光主题沙龙
直播:亚洲的方向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机遇与挑战·2015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圆满落幕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日程安排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二:和声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