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距离灯光主题沙龙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距离灯光主题沙龙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9月24日12:01 家居装修知识网  

  9月23日13:00-16:30,《照明设计》杂志携手搜狐家居设计师网,打造两场灯光主题题为《距离》和《光的叙事性与情感性》两场主题沙龙,这也是即将在10月9日-10日举办的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的一部分。

  第一场

  主题:距离

  时间:9月23日13:30-15:00

  地点:搜狐大厦演播室

  建筑师希望照明对建筑的表现是内在的,朴素的;

  照明设计师希望建筑师以合理的态度对待照明设计师的专业意见,同时希望采用符合设计需求的产品来实现设计;

  厂家希望好的产品能卖出好的价格,而且卖得好。

  在这些希望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怎么办?

  主持人:齐洪海 远瞻照明 照明设计师

  谈话嘉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简盟( TeamMinus)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张利

  广州胜亚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潘德志

  论坛直播: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谈论这个话题的一共有三个人,他们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简盟( TeamMinus)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张利

  广州胜亚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潘德志

  我远瞻照明 照明设计师齐洪海。

  在今年照明十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也设计了一个项目,潘老师他们提供的工具。张老师在我们项目写了一个评语,这个评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明可以为建筑的尺度做贡献”。我觉得这句话是我见过的对于照明的评价最专业的一个。我自己在做照明设计的过程中,我是有尺度概念的。但是我接触的很多设计师对照明的尺度是没有理解的。

  张利老师在我们国内的建筑界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师。

  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做“距离”,这个题目是潘老师提出来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不满足、有问题。我们在面对照明这个问题时,不管是作为设计师、建筑师、厂方和消费者都觉得其他几方面是有问题的。我们是设计师,我们觉得对建筑师不是很满意。厂家有时候觉得他做好的产品,能不能卖到一个好的价钱,或者能不能卖得好,和他的努力成不成正比,有这样一些问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它缩短,我们今天主要想讨论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跟这个行业相关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有没有可能合理的去缩减这个距离。先请张老师说两句。我总感觉在建筑师眼里,自然光下的建筑是亲生的,人工照明是后娘生的。我不知道您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张利:感谢老齐对建筑师关于亲生和非亲生的比喻。这个事情可以回溯到十九世纪,当时瓦格纳的剧院设计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他要容纳两台幕布的设计。后来成了剧院建筑史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两台幕可以换,因为有白天和晚上。光本身是不是一种带有物资色彩的,或者本身是不是能够带有实体色彩的美,能传递。我们传统的认为光是一定要依赖一个物质存在。无论他是反射还是照亮等等。爱因斯坦和其他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光也是一种物质。但是作为一般人而言,光是非物质的。我们认为建筑是物,所以光只是依附在物质建筑上的非物质的一种附加状态。随着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和加深,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和加深。我们感到建筑本身的美也不完全来源于实体的建筑。而来源于它周围环绕的,或者被它环绕的空间感。在这里,光的存在一定也是建筑的一种。我个人更愿意说,建筑本身就像剧场和布景需要白天和黑夜,建筑本身,它的空间也有白天的,有晚上的。

  主持人:之前和张老师简单的沟通时,张老师提到LIGHT和LIGHTING的区别。我想先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光和照明的区别,照明对LIGHTING的翻译是有失偏颇的。我学这个学科时,我们知道照明是指对自然光和人工光的使用。不仅仅是对人工光、对照明的理解,而且是对自然光的接受。在做设计的时候怎么样来面对自然光。我们是接受一个更强大的力量给我们一个现实。人工光这部分可能有很多我们可以去主动控制的部分。您刚才讲白天和晚上,您觉得它都是一个整体,您在讲LIGHT和LIGHTING是有区别的时候,您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张利:是共用的话语体系和特殊的话语体系。LIGHT是指自然光,或者在人工光线出现以前的我们认为的亮的东西。我们默认太阳的光能够照射地球。产生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它会存在下去。比我们人类存在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我们考量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想这是一个基本存在、默认存在的光的体系。但是人工光、照明,LIGHTING是有选择性的表达,比如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光照着我们。如果他知道我们是光头,他可能不会安排这样的光。或者会有化妆师给我们头涂上很厚的粉。LIGHTING带有个人选择、个人诠释的意味。每一个LIGHTING制作这个照明的主题,或者是您作为照明的设计师,您人们希望看什么,不看到什么,是你决定。在你是主动控制你们的光去打亮建筑,去铺设到建筑。

  主持人:所以我还想在这里强调我们照明设计师的工作,不仅包括人工光的使用,还包括自然光的使用。张昕他们在做水立方的时候,也进行了内部的光线的模拟,以张昕一个在国内非常专业的照明设计师的眼光去看,一眼就看出来那个自然光环境有问题,这一点是不被建筑师所认识的。这个数据让张欣看到了里面自然光分布的问题。建筑师可能应该要注意到照明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可以提供人工光,也可以提供建筑师对自然光本身的应用。

  张利:如果把自然光也叫做照明的话,我们这个事就复杂了。如果是白天LIGHTING,我们认为可以是属于建筑师的自然光。如果是自然光照明,特别是用导管来照明,可以认为是照明设计师来做的。但是我认为照明还是用我们最通俗的理解,你可以认为两个东西是一个模糊的交集。但是你不能认为这个模糊的交集肯定是属于这边而不是属于那边的。照明设计师在这方面给的是一个物理学,或者实证领域的建议。但是这一点一定是和建筑本身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关于设计意味的讨论我们先告一段落。因为旁边还坐着一位潘总。您作为一个建筑师,在您的项目里面,是不是关注实现照明效果的灯具的选择?

  张利:太关心了,关心到这样一种程度,只能去祈祷,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拥有最后选择灯具直接的权利。而且我们在建筑工程里面要依赖厂家最后提供的,和他在招投标的时候标书里面提供的。

  主持人:从潘总的感觉上来讲,怎样才可能让建筑师达到他想要达到的效果?

  潘德志:这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标准。因为企业不像建筑师或设计师。就像刚才两位探讨的内容那样,有些大家的定义不一定有标准的东西,我们尝试定义它。做我们企业有两个东西我们必须要清醒。作为我是企业家来讲,第一,标准要很清晰。因为我要知道我的企业跟这个标准有没有距离。第二,建筑也好、买家也好、住宅也好。因为我们的照明行业来来去去,需求这一块可以分成三块:第一块,功能照明,安全照明,道路。第二块,住宅照明,家里用的照明。第三块,专业照明。如果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上一年提供的网上数据来进,欧洲在消耗照明占整个电力的消耗量19%。美国和中国23%。这23%,6%是住宅照明消耗的,1%是道路照明消耗的,16%是专业照明消耗的。作为企业来讲,我要标准和数据来思考我的距离。哪一些不在我企业定位的范畴之内的。照明建筑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都是作为我们企业最关注的一个方向。你们的选择,你们的需求,你们对照明产品和光的需求的你们的理解,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最关注的。我做的产品也是从技术层面来讲,标准也是围绕这个来做努力。包括很多方面,我现在做的技术类的光的照明设备,艺术类的照明设备,都是我们两个主打的系列。建筑师更关注的可能是技术类的照明设备。因为这个跟他建筑的整个方案交到业主手上的成败有关系。因为建筑师的作用,我不用重要不重要来讲,是因为他的责任太大。因为一个建筑包括从设计到落地整个系统。而且照明也好、机电也好、装修也好,都是在这个建筑里面。而且这些设备、这些细分的东西每一块都跟他的建筑是联系的。而且一个建筑的成本交到业主买家那里,他不单单是混凝土的成本,他是综合的成本。因此我做建筑师,我提供一个很充分的数据,我做到这样的技术,我用技术能达到人家150瓦的效率。可是我卖150瓦的价格能接受吗?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讲到,他也知道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不一定拿到他最后希望拿到的产品来做这个项目。您觉得我们现有的制度模式下,我们怎么能够使这个好的产品也具有最后一个合理的造价,能够交到业主、建筑师也好,使用者的手里。

  潘德志: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的联系,一块是跟灯光设计师,我们来服务他们,他们来服务业主。第二种,我们直接面对制度的,包括市政的照明项目的招投标。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制度,很多人在批评这种制度,站在我的角度我是保留的。制度给我们一个目标去实现它,我们遵守它,你老抱怨没有用。这些年我一直在理解我们中国的招投标制度,基本上有三种方式来配合这种制度的执行。第一种就是所谓的关系,用人来绑架制度。第二种,不作为的,完全不理解,反正我不要负责任,我不想负责任。特别是在一些政府的层面来讲,我完全按照这种制度的流程来走就不会错了。第三种我认为是最理性、也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数据的标准来绑架、来竞争。所以这三种绑架方式基本上在市面上天天在用。

  张利:您用的哪种庞加?

  潘德志:因为我非常善于应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因为数据对业主来讲是最负责任的。我用70瓦的功率就能达到150瓦的效果。可是我卖150瓦的价格,我相信没有业主会反对。用数据、用技术来绑架我认为是真正对制度的理解。

  主持人:您觉得按照您这个方式绑架成功的概率大吗?

  潘德志:越来越大。以前真的不大。

  主持人:我问你的是绝对值而不是增长趋势?

  潘德志:这跟一个行业有关系。也不能说一个人做大了就意味着这件事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不想直接面对这个问题。可是我相信肯定会越来越大。这需要整个行业的进步。

  主持人:张老师,您也面对各种建筑材料最后要招投标确定的问题。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能够更有利的去影响这个过程,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张利: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有利的去影响这个过程。第二,你作为这个项目的建筑师,有可能会给你这样的权利。在材料的招投标使用,或者至少在选择厂家的过程中,有你的发言权。这已经是给建筑师最大的权利。另外,要做到在设计过程中对材料和产品的依赖一定要有宽容度,换句话说叫容错能力。在建筑设计上更有宽容度,不能依赖只有个别的经营厂商能够生产出来的设备。不能指望最后在我们大体还是一个低价指标的时代去过多的把报押在这些精英的、最尖端的产品。而应该有一定的宽容度。就像我们学院的郭兆院先生说的,粗粮也可以细做。不是最好的在最后也有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最后的造价上也可能做到节省。

  主持人:但是已经腐败、霉烂了的还能不能拿来吃?有没有这个界限?

  张利:行业有行业的技术标准。一般在招投标的时候也会由设计或者规律给出具体的指标。最后由质检部门来检测。所以霉烂这种事情,如果我们定义底线的话,我接触的很多同行们,霉烂的现象还没有发生。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责任一定是归属于这些照明设计师吗?

  张利:是归属于这么想的照明设计师。因为他们不停的用他们具有足够诱惑力、利用城市决策者被瞬间烟花式的效果所迷惑的可能来去蛊惑城市决策者。他们本身实现这些东西是非常让人怀疑。

  潘德志:补充一下,就像一个模特拿着衣服在走秀,不是穿着这个衣服在走秀,是剥离的。

  主持人:在您做的世博会的主馆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您是不是也存在着不见得是自己意愿实现的问题?

  张利:不存在不是完全是自己意愿,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当这种意愿违反了普适的,或者我们认为的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这个是有问题的。比如说我们做一些事情,这个事情自己不认同,但是对大众而言还是有利的,我们会去做。而且我们做得很高兴。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有一些事情做出来肯定对城市没有好处,换来的只是我们的商业利益的话,这个时候这种用心做事情和前面的用心做事情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像您和张昕那样。他们有对自己城市质量的底线。有一些纯粹是为了更多的灯、更多的颜色、更多的商业率。而拿我们的城市作为一种挣取商业利益的媒介、机器。

  主持人:在您做的项目中,如果出现了产品对您的效果表现不满意的形成下,出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您觉得应该会怎么处理?在您这个项目里?

  潘德志:项目对于张老师这种大师级的。我也遇到一些建筑设计师聘请好的对做照明设计的。他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你们怎么选产品,怎么选灯光。证明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真的强大起来。第二,他们要围绕业主需求和建筑师对这些重要节点的不能违背的原则。他们就在自己的范围之内思考,为业主思考。他说这个地方业主五年之后就又装修了,我为什么要用那么高级的设计?我一听心里就很不舒服。其实这个对真正业主的利益,我认为理解是有偏差的。你前期匆忙完工、匆忙交给业主住了,对他是很好的,前面的营运不用增加很多就可以完成这个事情。可是业主使用之后的成本我认为会非常高。第一,我经常问自己,你家里会五年装修一次吗?就算你能,你很有钱,你去哪过那几个月?就算你人能找到地方过,你的家具、你的家电不一定能找到地方过。一栋大厦的运营就不能这样了,你停电把你的租客、业主赶跑,重新招租吗?我认为有时候对成本的理解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国内很多事情对成本只是一个单价的理解。我经常跟他们讲单价不代表成本,成本是综合的。

  张利:我觉得您还是很犀利的,20%、到30%的项目都要1:1、反复的实验,所以出现漏洞的可能性非常少。当然当没有足够的成本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依赖人的理解。也许建筑师也好,很多时候接触到的业主运行环节。这会在房地产项目卖。包括后来进来的设备,空调、照明、将来的景观 。一旦这种精神得到蔓延的话,一方面你可以期待人本身的敬业精神。这不是任何规范、调控、标准可以解决的。但是可以靠人的敬业精神解决。你会通过努力沟通去让人认可你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业主本身就不在乎,他不用责怪到别人身上。相反,如果业主在乎,有很有项目经验的领导,会是一个蔓延的过程。

  主持人:关于照明设计我个人有一个观点,我也曾经做过几年的建筑师。又转行做照明设计师。我一直有一个感觉,我认为照明设计师这个行业不需要存在。我个人看法,建筑师可以完全把照明设计这个工作承担下来,也就免得再出现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之间的矛盾。您是指挥,您手里面有一个演奏员他是管照明的。但是他是在您的管理下,他是您完整的团队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您令请一个顾问,这两种模式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模式哪一个是更合理的?

  张利:我很敬佩您先是一个建筑设计师,后是一个照明设计师的背景。我今天还被另外一种精神感动,您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自己对这个职业自惭的精神。这个行业可以不存在。任何一个行业,就像潘总说照明灯具以后可以不用在市场上生产。这还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在中国,原来一个产生农业社会,社会分工不是很细。到文艺复兴时代,甚至延续到后来的建筑师、设计师,他是全能,什么都会。后来社会发展复杂化,社会上一些专业的行业,不再可能被一个人全部占有。当然有些太聪明的,比如说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的美国巴克弗洛这种人,精通物理、还能学数学。但是大多数人是依赖人和人之间智慧的累加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精细化、复杂化。就像您觉得照明设计师可以不存在一样。我相反的结论,我是认为照明设计师千万不能不存在。因为很多项目上完全依赖照明设计师。第二,他的职业是最重要的,他对他自己技术的掌握,他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行,什么时候不行。很多时候由他出来的配制、由他出来的室内空间,就比原来要强很多。我们会发现这个空间原来本身就是这样的。

  潘德志:我作为企业来讲,刚才的话题,一个岗位能不能存在和在这个市场发展很简单一个理由就是,你能不能发展两样东西:第一,你能不能给到这个市场一个实实在在的利益。第二,能不能发扬一种文化,你会不断的把光的文化的领域扩大。用光来表现更多的文化领域。就不用现在这样子拼命的用雕塑、用石头、用室内的材料来完成室内装修。只用光来表现。所以,张老师说的对,会越来越发展。

  主持人:张老师觉得潘总讲的用光作为一种建筑材料?

  潘德志:我也想问张老师一个问题,也是跟我们国家的计划有关系。我去欧美一些国家,我经常跟建筑师聊,他们对室内的建筑材料的理解,特别是在德国、美国、日本,用光来表现更好的空间文化,并不是像今天国内还是用大量这样的材料来表现光的文化。我几年前也问过他们,中国的建筑文化很多是用光泽来表现的。他回避了我这个话题。他给了我相片,他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个石灰岩的岩洞,下面很多钟乳石一样的很自然、很美的东西。旁边放我一个用室内灯光做的照片,我懂得用光来做文化。这给我很大的震撼。

  张利:潘总讲得很多,他说了西方文化光本身作为一种可以在感官上感知的质量存在。这在他们的文化里确实比我们的文化要受到更多的重视。他们的绘画到建筑各方面。这也跟西方用石头做建筑,和他后来到中世纪以后,在这些物质的美中去寻找他们认为的关系。我们中国传统是木构的,木构建筑本身并不那么在意西方建筑在意的宏伟,我们更在意它的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在这里面,西方牺牲掉的是,自然被它排斥在外。而我们可能牺牲掉了我们室内光的效果和声的效果。我们得到的是人和自然在空间一体化,从来没有那么严格的分离开。我想是两种文化的不同。潘总作为他对光的一种激情的追求,他不仅生产的设备在制造光,他本人也是有激情在追求光。他的观点是很真正的。

  主持人:谢谢两位。

  第二场

  主题:室内审美和照明

  时间:9月23日 15:00-16:30

  地点:搜狐大厦演播室

  人类对于看到的元素产生的艺术联想会因文化背景、情趣爱好、心境情绪不同而产生差异。

  三位嘉宾将着重从室内设计前期应该如何考虑照明,如何兼顾美学与功能性照明的结合,如何利用照明为室内空间提供良好的光影方面展开激烈的讨论,也会深入到更多的照明内容和细节,相信本次话题讨论会让广大网友对照明对于环境整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主持人:《照明设计》杂志 策划部主任 许宁

  嘉宾: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张耿

  华格照明WAC Lighting 市场经理 赵成

  论坛直播:

  主持人:我是《照明设计》杂志 策划部主任 许宁今天我们很高兴的请到了: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张耿先生

  华格照明WAC Lighting 市场经理 赵成先生

  我们今天想谈的是照明的审美性、功能性和设计性。大家可以把生活中见到的光环境的现象通过漫谈的形式逐渐的梳理出来,使我们大家在对话与激荡中,将自己对照明的认识都有所感悟,也能把这种感悟展示给大家。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的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我经常到外地,感觉最多的是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张耿先生你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对环境设计和景观文化的表现有哪些认识?

  张耿:还谈不到具体的认识,但是现在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大家旅游的机会非常多。马上面临十一长假。我发现我们的同事都在谈出去玩,但发现去各地的团都报满了。我们这两年的设计工作主要是在全国各地,出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一个专业的照片设计的单位。感受到现在出去以后,夜间的环境比过去确实有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在夜里出去活动的时候,游玩有很多印象。我感受很深。我们过去到哪,你到哪个城市,夜间什么样你可能记不住了。你记住的是宾馆的床和电视。再往后走还有什么印象,这个城市的夜间给你带来的印象很少。我感觉整个国家发展以后,政府对环境的扶持,现在走到哪都非常漂亮。光环境是非常漂亮的。白天再漂亮,到晚上没有光的指引,什么也看不到。白天我们看到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光的感受。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物体反射的光。晚上也是这样一个情况。以后中国会越来越漂亮。所以我觉得以后光环境在夜间对景观、对公用空间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

  主持人:您到外地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如何选取这些要素的?

  张耿:国内的城市照明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地方是灯红酒绿的,有的地方很素雅,但是每一个灯光都能反映出一个当地的文化。我在各地做设计的时候跟各地政府领导说,灯光讲述不了历史,也不可能诉说未来,只能代表当下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如果能从某一个地方汲取更多当地的文化,其实是很难表现出来的。他的文化主要体现白天的景观构筑物上面。真正能够体现民俗的审美的爱好,就像我们各地方都不一样,你往西北去的时候有腰鼓,很民俗的东西,很西北的。你往东北走,二人转、秧歌之类的,你往南方走,水乡的感觉很强。民俗、环境,拿灯光能绝对的表现吗?是很难的。我们一般要做的时候,有一个想法,把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景观构筑物、建筑,包括一些古有的文化在那上面的痕迹,用光表现出来就够了。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的设计,不是说我们有多好的设计,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解决问题。能给老百姓解决问题。

  赵成:作为一家专业的厂商,对室内灯具的看法。我们从经济发展中能够看到,一开始做油灯,慢慢有蜡烛,慢慢点了灯泡,慢慢有日光灯管。家装装修大家搞一堆天花灯,让家亮就好。但是我们看到很多高档的场所,我们出差住好的酒店,还会去购物,还会去航站楼、去机场、火车站。拿当下我们看到的高铁来说,现在的高铁火车站建的,硬件上非常豪华,照明环境、建筑景观状态都在希望追求高层次。但是我们看到跟国外的应用案例相比,国内的照明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端的水平。我们在2001年就在中国做高端的应用案例。09年我们也做了广州科技馆。也做了很多的酒店、很多的样板房。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类似于十八世纪的传播光文化的传教士的态度在中国传播光的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有多高,他的民俗是什么情况,他的认识决定了他对于灯光的诉求、审美的要求。今天我们谈的是和审美有关的话题,我们不得不谈到,有钱还不行,有了钱也不够,还要有品位才能对真正好的灯光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主持人:我不太想直接切入到照明这件事,因为我觉得对照明的认识首先可能是对生活的认识,然后是对文化的认识,然后是对技术的认识,最后才能反映出你对照明的要求。我特别关心的是,赵总、我们能够通过你走访各地的时候,你以普通市民的角度,你是怎么看待各地的风土人情?你看什么?这个地方你代表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生活,理解旅行,理解各地的文化。

  赵成:昨天我正好到北京的工体那边参观了一个还没有开张的精品酒店,就是设计类的酒店。从整个酒店的客房到大堂,他在室内装修上都完全有设计感,不论是线、面、还是空间整体的造型,玻璃幕墙、色彩都做到比较好的融合。在北京他以鲜艳的红色、紫色,有这种情感在里面,有这种激情在里面的主题的环境。我作为一个灯具的专业人士来说,我们非常关注在空间感的环境。我们住一个酒店,希望进去是要有提示性的。我们希望住进酒店客房里面是温馨、休息、宁静的气氛。除了很好的室内装修以外,灯光会对人的情绪,不仅仅是功能,睡觉、休息,对于人的情绪、对于你活动的环境,你现在的想法都会产生细枝末节的微妙的变化。我看到这个酒店第一感觉就是,他用的光都是比较柔和的。但是当下比较流行用LED,他用了大量的LED。事实上LED这个产品是不是非常合适,用了也非常柔和的光环境下?不尽然。好的东西用到是OK的。但是如果你这个东西是用错的。哪怕是好东西,用上去也不会产生这个效果。我在这边的感觉是,用灯不仅仅要用好的光源,还有好的灯具,还要有一个好的照明设计。这个照明设计在这里面是上升到了艺术范畴,而不是简单的科学,照度多少,均匀性多少,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

  张耿:我想先从外面说到里面。我们作为一个游客在各地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以游客的心态,以照明的眼光,甚至从个人的爱好来讲,对文化现象更容易感兴趣。所以你到苏州、广州或东北一些地区也好,你在城市中游走的时候,光环境现在大部分是一样的,而恰恰你在城市的边边角角,甚至一个胡同、小巷子才能感觉到这个城市有它独特的光源。我们去年在西塘做了一个古镇的,由九个团队重新演绎照明,来包装这个小古镇。我发现在同样一条街上有九个不同的团队以他理解的文化来包装这个具有千年历史水乡建筑的时候,你会发现沟边有人打面光,有人用很微弱的光去呈现历史。同样是这条街,你就发现你可以把它变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生活情趣。这反映了不是当地人的心态,是设计师自己对审美的要求,你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摄影师可以决定一个城市文化的走向。在这个层面上,张总这边有更多的经历和发言权。

  张耿:谈到设计,一般人都说设计师是很有个性的。因为社会、城市都可能是千篇一律的。他会是多种多样的。民俗、性格绝对是多种多样的。我要以一种性格适应所有的东西,就会造成你主观性的让它千城一面了。但是我认为所有的个性应该在什么地方来表现,表现在你对最终的美的设计过程,这是设计师该做的。比如西塘,西塘九个团队、九种风格、九个结果,九个不同的对比度。但是每一个人最后单独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都是漂亮的。这个个性决定了他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只是针对他的个性造成的。是不是适应大众呢?这个很难说。因为你不可能所有的设计适合所有的大众。但是我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一定先本着为这个城市、为这个环境解决问题。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依附在一个安全性照明的基础上而得到的心理的结果。

  赵成:现在有一个趋势叫入乡随俗,但是真正从照明设计的方向礼说,做到入乡随俗又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我们都看得到,大家在用照明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都在说是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是每个设计师在做表现的时候他都比较惯用他自身比较熟悉的表现手法去做一些装饰。就拿刚才提到的西塘为例,他有不同的小单元。但是他缺少不了一个整体水乡的规划。在苏州,水下西塘、乌镇、周庄都是有同样个性的文化,叫小桥流水人家。到了北京四合院,一个四合院和另一个四合院两家不一样。他肯定装修也不一样,照明也不一样,但是我们为什么感觉到四合院就是四合院,文化风格气质是一样的。这不仅仅是单一的设计,他包括有整体的规划,甚至是依附于建筑,依附于整个周边的氛围。所以我们说在设计的时候要和环境、建筑系统、环境系统、室内融合到一起。这个出来的是一个能够散开、也能够会集到一起的。

  主持人:从政府增面对地方文化的保护的缺乏,这是他本身不存在的,大家大一统的。你的决策者、城市管理者是求洋、求新,覆盖了很多地方特色和利时文化的符号感。使得很多不够坚定的设计师就会屈服于地方的要求。北京我现在能够感觉到实际上四合院的符号有可能还存在。但是它本身的本质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被夷平了。这样的保护如何从我们比较有责任感的设计师的角度真的沉下心来寻找历史的影迹,用光的表现手法,如何突出、诠释、表达和引导。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的重要工作。企业会用你的技术帮助设计师去完善他这样一种表达的手段。这个表达的思想、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是设计师的重要工作。

  张耿:我们一直说照明是3S,设计、设备、施工,缺一不可。谋定而后动很重要。还是说到民俗的问题,民俗是每一个地区人长期在那里生活积累下来的习俗。现在各个地方的城市移民化都很大。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更别说了。很多我们看到的二三线城市,现在你看的原地住民很少。原地住民的生活习惯又逐渐的淡化下来了。中国我感觉传统文化还是在流失。电影是被美国大片占了,动画被日韩占了。从小孩的培养到成人的接受的东西,有很多都是舶来品。真正我们自己的民俗又在哪里?这也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发挥一己治理,至少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我没有追求,现在很多地方能够看到城市楼体的勾边很严重。我们曾经在一个湖北的城市考察过。中间有一个湖,这个城市整个都是用灯管勾的边,很完整,色彩的绚烂也很强烈,但是结果很媚俗。有两条造成了这种原因,第一,当地要求尽快完成夜间的照明环境。第二,政府并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到跟老百姓直接生存有关系的工作中。造成了,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但是又没有可能过多的挖掘文化,时间短、任务急,造成了这样。而且这种现象不是我只在那一个地方看到。中国的东南西北看到的非常多。

  谈到室内,您刚才说的筒灯、LED的照明基本上没有。一进某一个地区的,因为你进一个城市肯定是两个途径,一个是火车,一个是飞机,现在自驾车也有了,但是自驾车没有一个停靠站,先不提了。火车站现在越来越漂亮,而且很多火车站漂亮到跟机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机场、火车站现在大部分设计的原创的意思不是中国本土的。基本上都是老外的思维的舶来品。造成了所有的东西依旧要仿造西方的东西,真正在国外看到有中国这么大体量的建筑物到底有多少?其实并不多。老外做的东西很精致,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精致的地点让他完成这个工作。我们现在的东西,WAC供应很多工程的工具非常多。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体会。T3航站楼我进去以后第一个感觉,有红的颜色,有立柱,因为中国的古建筑里面立柱很重要,有这个符号。但是他采用了这个符号以后,更多的你没有感受到有中国民族的东西在里面,更没有民俗的东西在里面,更多的还是现代化的线条把你的中国固有元素捆绑了起来。我觉得被他绑架了。

  赵成:张总讲到机场、火车站。我们这两年也接受了很多大型的火车站的项目案例。确实在实际应用中也有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我们刚刚做好的京沪高铁大家都非常关注。南京南站,目前在高铁线上体量最大的火车站。里面用了很多的灯具,有筒灯、射灯、荧光灯。但是这些东西在设计之初是不是完全的出于一个系统自身的文化上的思考,我们从照明角度上看不到。原因是,我们看到了整个的建筑设计是一个非常相互辐射、非常郑重的、能够体现出金陵文化底蕴建筑的格局。装饰上也是这样一种古铜色的外立面,让人觉得很压得住气势的建筑。但是灯具的应用,肯定全中国的高铁一样。只要是有体量的高铁在,上面全是筒灯。进入了月台,全是嵌入式的筒灯。所有的建筑和所有的灯具不符合。建筑是每一个城市不一样的。北京南站、天津西站、南京南、汉口,每一个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它应该是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他想要什么,我这个地方是一个什么特色的,他应该体现出来。鲁班学艺,中国人在去仿、去学,我们还是有这样的方法。这个还是在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照明,我们为什么要传播光的文化呢?就是因为目前中国在照明的系统上做得还不够。照明设计还不行,还要有施工的团队,设备商还要好。我们经常说,照明总是最后一个被考虑的要素。而往往又是第一个被牺牲的要素。我们的施工,比如说一个好的项目,大家可能在前期在规划的时候很长,结构上、材料上都花很多钱、但是都赶工。到了后期开始安装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像国外那样有时间、很精细的,在做建筑、室内装修的时候就考虑这个灯具应该装在哪里。这个灯具出来的光是什么样的,这个灯的造型能不能跟建筑融合在一起?很少考虑这些,所以才会出问题。

  张耿: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应该是在矛盾中体现共性。首先应该做到,有一个一致性设计原则,就是安全设计原则。灯光在夜间,首先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性。在这个基础上发现民俗,完善艺术效果。只能是这样一个过程。而绝不能上来说我考虑多美,再去设置灯具。我觉得还是一样的,这里面的思路应该怎么来做呢?不管将来在哪,因为在中国以外,因为照明,中国用火最早,但是是西方人发明了灯泡。这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是一个台阶的飞跃。自打国外有了电光以后,给夜晚带来安全性的环境就非常强烈、非常明显了。但是中国又比人家落后了很久。中国虽然用火很早。中国灯的元素是很漂亮的,比西方的宫廷灯还是要早的。结果人家发明了所谓的现代化科技灯泡以后,人工光环境大幅度的走到我们前面去了。我们比人家落后了很久。

  现在再返回来说,我们国家使劲的做这些建筑,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基础建设更好。第一个误区,一定求新求异。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业主给我们要求,我们不能给别的地方一样,我们要有独特性。首先你的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长相,你让它独特性在哪?有的设计师就会设置很多异性的景观灯具,但是这种灯具白天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就很不雅观了。他又没有考虑功能性,所以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比如说去T3,有可能到一个酒店来住了。我们如果作为一个旅游者,我从酒店再出来,还得融入到这个城市里,融入到你要参观的公园景观里面去。为了做这种景观的时候加了很多景观灯。夜间有很多景观灯具和很失败。我们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有时候心里面也觉得很痛苦。我们在自己的地方做照明的时候,我们第一先强调的是功能性。在这个功能性上面我们尽量的做到夜晚的灯光简单明了。再根据当地的民俗符号做一些简单的装饰。我们想把一切问题一致性以后简单化。这样的话对处理这个设计的过程,对将来老百姓接受这件实的时候更容易一些。

  赵成:我们搞照明可以用三个排比句来说我们做照明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照明第一点是以功能性为考量。我要考虑我的灯亮了干什么用的。我这个地方亮了以后空间是做什么的。这就叫做功能性。安全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第二,我们要以环境为考量。包括建筑的环境,室内的、室外的、空间的环境。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文化的环境。文化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我们有感知、有体会的。所以第二点,应该照明要以环境为考量。第三,照明要以人的情绪和感觉为考量。照明会影响我们学习、生活、购物、娱乐。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就会产生情绪的变化。照明会影响情绪,也会让情绪能够产生微妙的变化。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照明,一个好的照明设计排除不了要以功能、环境为考量,也要照顾人的情绪、感觉。

  主持人:我觉得设计是相通的。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以后,看到的景观,还是我们阅读建筑,本身他的心理体验的过程是有对文化的解读,以及对这个过程的起伏、高潮的结构。刚才我们谈到了,包括赵总谈的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也在思考。我们照明不是侧重于审美,也不仅仅是补充于功能。他是一个综合。只是在不同的项目上会有所侧重。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在评价一个项目好坏的时候,包括我们可能对一个室内装饰好坏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所谓的服务性和功能性。他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理、心理的需要。第三,他有精神的愉悦感和审美感。第四,节能型。只有在一个项目里面包含了这四性,那么才能说他是比较好。如何实现这四性?你对人在环境的心理感受、对光的心理感受,在科学层面以及在心理层面,以及在人的感觉层面、文化层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某一个项目设计之初如何把这四性很好的调和起来,表现在你的作品中。张总能不能拿一点案例说你是怎么来解决的。

  张耿:最近我出差过于频繁,我们去年做一个项目是湖北一个山水城火车站。这个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很有特色。我们一般出行的站前广场都是一个很平的广场。可能有几棵树,有两个高杆灯。我们去年做的那个广场是一个园林式的广场。原广场的景观创意是田、山、水。和当地山水城的格局很相似。里面有很多树、池,中间还有代表着水的钢的廊架。我们拿到这个设计以后首先考虑这个火车站是为谁服务。再参照国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标准要求,安全性、功能性。我们把这些不断的挖掘出来以后,我感觉到那个地方不要像过去的火车站,我们到全国很有名的北京站,那个广场很空,一个类似古式的建筑,两边非常大的高杆灯照得雪亮。尤其像中国,有一个春节回家的情结。平常夜间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广场上你的心会很乱。本身就归心似箭,但是这个时候心又很乱。火车站的广场很容易让人在那里心很乱。所以火车站广场发生恶性事件还是很多的。造成了拥挤、等车、不良环境的影响。有一种鲜花欢迎你的感觉,也有一种鲜花送走你的感觉,这是我们在水的廊架上采用的感觉。在树木上我们很简单的用一些不是很亮的灯光来照。我在花池上用灯光横着打。你在这上面绝对不会摔跤,你不会有不安全的感觉。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创造了一个我们自己认为满意的环境。一个出行者,一个归家的也好,在这个地方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温馨的感觉。我希望火车站不要再像传统意义上的火车站。到了那个地方,你不是伤心的离开,就是回来怎么还这么乱的感觉。希望改变这种环境。

  主持人:这是我们有些人做事简单化的习惯。比如说我要安全性。就用足够的亮度就证明他有安全性了。别的不管。实际上从照明设计越来越专业来讲,很多局部功能是需要细化的。需要从色温到照度的差别,才能使这个环境变得更丰富。如果一个高杆灯把所有的环境统和起来,你消除了差异性,也把其他元素掩盖了。张总的这个做法提示了一种很重要的手法,其实他包含了很多细微的环境元素。环境元素需要不同的光色去表达、呈现、满足你的个体功能需要。你要忽略这种细节,实际上是忽略了照明设计本身。照明设计不被别人理解就在这里,大家愿意简单化处理。越是公共空间,很多领导者要消除自己的责任,我把所有的手段无不用其极,就尽到我的管理责任,不体验使用者的个性差异。所以我觉得这个案例足以体现出文化细节、心理差异,去者与归家者的不同心理感受,可以演绎出很丰富的场景变化。照明的意义也在这里。灯具的意义也在这里。赵总有没有比较好的关于这样的案例?

  赵成:您刚才提到的照明的四点,我比较关注最后一点,节能。低碳和节能是两个词,但是我们可以把节能上升到经济性上面。你达到一个好的照明效果,你花很多的钱,浪费很多的能源,造成了很多的浪费。这可能也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的好的照明。我们追求的照明应该是一个平衡。功能性、情绪、环境、系统。能够平衡的一个照明效果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现在很多公用设施还是很功利的状态。但是有一个目标细分市场开始个人化了,就是酒店,现在高端品牌连锁公司,你给我管理一家酒店,业主花了很多钱在硬件建设上,建设完了之后,接下来物业管理方开始管酒店,就产生了耗电。一般客人住店进去先把房卡插上,灯全部打开。因为最传统的酒店,一开房间全亮。但是慢慢发现酒店有很多的开关和不同的控制。我们拿美国的W酒店来说一下,他做照明在照明控制上很注意布线,回路的控制上,他的理念就是该用的时候要用,不该用的时候它会灭掉。进门的时候灯光是起到指引性的,是引导你进入房间,是有欢迎的要素在里面,提示的要素在里面,还是要有指引性告诉你哪是床、哪是沙发、哪是写字台。一般我们酒店原来会用白炽灯炮,慢慢发现白炽灯太浪费,改成节能灯,但是在高档的酒店里面发现节能灯光色不好,不饱和。然后筒灯、射灯、卤素光源风靡一时,但是卤素灯同样耗电。一个酒店照明设计有没有可能每平方米用九瓦电就搞定。一个房间35个平方,227瓦,200多瓦的电就要把整个房间结束。你要解决功能性、舒适性,还要解决整个照明环境中对于人的情绪、感觉都有。要怎么解决呢?做LED。LED是一个冷光源,可以在很多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这是一个趋势,但是今天看来这个产品还是很贵。国内目前为止对LED做酒店照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我们谈的是在满足舒适性、艺术性、功能性基础上的一个产品。

  第三,在这个酒店中结合照明设计的灯具的应用,点、线、面的结合。点的照明,低脚灯,它很暗,两瓦不到,晚上足够了。线的照明,会在公共廊道里面会勾勒出一个光影的文化,是情景照明的表现。面的照明,天花往下照,照画,那完全是通过墙的二次反射。大堂的照明是通过二次反射、背影、倒影、阴影的层次感来解决我们今天所说的功能性的艺术化的问题,最后归根到底在系统整合上还是量力而行。该用的地方就要用足,不该用光的地方根本不要用。要通过这种层次、通过这种反差能够达到一种意境。可能是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可能是在这种文化中是不是我们推崇的潮流。如果这种是潮流,我相信他能解决每平方米九瓦的使用率。而不是今天一个房间四百瓦电。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室内设计师,他对光的应用还没有研究到很深入的层面。我们可以经常到一些酒店,或者一些城市空间,我个人觉得室内照明有这样几个意义在里面。比如说它的造型能力,你在一个室内空间,里面可能有一些空间的造型。他都有设计师在里面表达的意图。可能有一些是功能性的管线的隐藏,有一些就是要做空间的分割用的。我们在这样一种已经不能回避的条件下,如何用灯光来把它变成一种雕塑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光有一个定义空间的作用,比如说你在酒店大堂,边上就有一个咖啡厅,很简单的光色的差异,不用护栏,就可以分割出一个空间。你在这个空间定义以后,又可以用微弱变化的灯光来调节心情。在室内空间里面还有一些戏剧产生,我们做一束很窄的光,当一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孩穿过的时候,这个空间焕然一新。你对光线的不理解,很可能你把灯当灯用,这就简单化了,这中间的手段又差很多。我们更喜欢与各种各样的室内设计师来玩。因为我们一致认为室内是一个静止的,室内微弱的差异都会被我们捕捉到。室内有很多的东西,艺术品、在洗脸、化妆的时候对光色的要求,睡眠的要求、吃饭时候的要求,他有非常丰富的实用功能的可能性。光色和人的行为感应和人的心理的感应就有强烈的结合性。如果室内设计师强烈的一直到了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需要和照明设计师交流,来解决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更需要厂家提供精细、微妙的技术来解决他环境中微妙感受的问题。

  赵成:您提到的问题非常有体会。我们在上海外滩三号做了一个兰会所,这个兰会所在戏剧化的情景的演示上演示得淋漓尽致,他里面会演绎出鸟笼、枝叶、蝴蝶的效果。这些效果是厂家提供了他一套带有透镜设备的放LOGO片的灯具。其实是一个射灯。但是如果没有设计师这边想象出要做这样的一种效果,作为厂商来说,他不太会考虑,为什么在这个轨道射灯里面要放一个透镜,一个放大的设备。同时,要放一个蝴蝶的LOGO片,通过轨道射灯演示出这样一个蝴蝶的形状。

  宫体的精品结点他有一个很好的设计,这也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他在每一个门房间大门的位置都放了一个LOGO灯。他用这个LOGO灯把门打成一个门牌号,比如你是2011房间,他直接在门上打了一个LOGO图,当客人不想让人知道他在哪个房间,他进去以后把灯关掉。他如果希望具有提示功能,他把灯打开,让LOGO在门上方方正正的打出2011这样一个效果。这样一种设计看似很细小,但是它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构思,同时也是给予的设备支持。

  主持人:上海的兰会所,我们的回忆中是一种片断式。小时候你看到地下的树影晃动,就会回忆起小时候那棵老槐树,看到鸟笼子的投影,你会想到你的爷爷提着鸟笼。他在环境里面不一定真的出现这样一个具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个符号感。他就把你的会议带到了过去。所以光在情感表达的意义上一定胜过了距离的构思的目标。如何充分利用光的这种表达手段和符号感特别有意思。我的一篇文章里专门研究光影对心理的感受。

  赵成:兰会所的光线很暗,暗到我跟张总这么近的距离就看不清楚。他是一个上流社会聚会的场所,让人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整个氛围又是那么柔和,那么高层次的品位。这是做室内照明,把艺术、审美、功能都融为一体的比较高的境界,也是一种光文化。

  张耿:我们一直觉得光的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绝对是一个艺术设计、美术设计,他用光设计的范畴来支持室内设计。

  赵成:照明设计尤其在室内要前置。往往室内装修都做完了,只给你留出一个灯口让你去安灯,大大削弱了你的表现。甚至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我经常会遇到,这个地方一定要用镜面,变成了一个眩光在那儿,一个反射灯就出现了。如果你这个材料给他一个柔光效果,可以把这个地方很大部分照亮,不需要筒灯。

  张耿:照明是一个新兴产业,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照明是能够给你增光添彩的。第二,照明设计师现在并不强势,在于他整体的素质问题。现在照明设计转行过来的很多,机电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他对空间原有的理解不是很充分。我不能强势到我跟建筑师对等的情况下。比如说你做建筑设计,赵总做机电设计,这个时候我作为照明设计师我应该提前的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你们要达到一个很暗、很安全、环境让人很舒适的过程中,我应该在哪用什么样的灯来表现,没有这个机会。

  赵成:之所以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我们理想状态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的产业链的问题充斥着理想主义者在完善艺术性、戏剧性的照明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拿家装为例,家装比工装还低端,业主刚开始不是考虑用什么灯,天花、吊顶做好了,到十里河买几个灯装上,打出来的效果不好,那也没有办法了,因为已经装好了。这种最简单的平民老百姓的现象代表着我们整个产业链充斥着这个市场。真正专业的走照明设计师路线的专业的灯具厂商他是从照明设计师从需求入手,跟室内的天花结合起来,跟室内的建筑系统结合起来的时候,就要考虑光怎么用,如何观察一个光,而不是人家有什么我有什么,人家是什么样我就做什么样。

  张耿:原因很简单,什么事情最简单化,到很多自己家庭的时候,他并没有理解到光的真正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干什么事,要理解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完全连那几个灯都省了,你中间安一个最原始的20块钱的吸顶灯就可以了。他还是因为有美的可能性。但是什么是美,为什么要得到这个美,没有考虑。不是要对照明设计师教育,是要对整个市场教育。这个生活一直在向着高品质发展,是我们家庭生活或出行,你所接触的光环境的生活也好,还是整个正式给你的空间环境也好。你都应该向着高品质发展,而且也确实在向着高品质发展。但是这个过程我们走得有点快。事无巨细,不是说我每件事都解释清楚了。至少从原来刷墙半年不能进来,到现在我们选择的材料,你是不是曾经被认定过是环保的,到最后我们选用环保的,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碰到的问题,包括照明设计杂志在市场上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么多圈子里面的人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一个重要性,没有让大家认可。我们作为国内年轻一代的设计师、生产厂家、设备供应商,媒体起到一个舆论主导性的作用。要从几方面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对照明设计师有一个真正的培训。不能只是在工程技术上的培训,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观、世界观上的培训。有的设计师在北京也很艰难。他们现在不是在为设计而设计,是为了生存而设计。我只考虑我做完了这个设计收入有多高,明天是不是生活更舒适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设计怎么能更好呢?第二,业主。他对照明设计真正的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知道,也都不能把握,更不能控制。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通过一种影响力。今天搜狐的节目我个人认为办的很好,不能说我们在这儿谈的东西能被多少人认可。但是至少能让少一部分的人认可。这少部分人再去宣传,让所有人都认可。真正让人工光环境,和民俗、室内空间、城市空间真正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最重要的。可以倡导一下,不管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从产品的传播方式也好,从设计的传播方式也好,还是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好,把真正的照明说出来。

  包括节能环保,我对节能环保有一个体会,绝不是简单在灯具上由原来25瓦降低到9瓦就叫环保。从生产过程到运输过程,到最后的安装使用到最后这一系列才是真正的节能环保。我生产的时候用的材料、排放的污水,整个的过程是不是节能环保。我运输的过程中,我们用一个油耗巨高的从这儿送到那儿。安装的过程中有没有损坏,损坏的过程中也是不环保。后期运营的基础上,功率是不是达到9瓦,是不是低于9瓦。

  主持人: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了照明的审美性、功能性和节能性。这个话题很大,也不是一两句能说完的。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通过各种平台能够和更广泛的人士、专业设计师、家居设计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今天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先谈到这儿。也感谢搜狐家居设计师网,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搜狐,多关注照明设计。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距离灯光主题沙龙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灯光主题沙龙序曲
直播:亚洲的方向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三:和声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日程安排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于10月盛大召开
ALDF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总结
“和声”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一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二:和声
2011亚洲照明设计论坛系列访谈之四:和声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距离灯光主题沙龙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