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家具业在产值上仅次于美国,已稳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整个行业产值超过3400亿元人民币;家具出口额与长期居世界家具出口第一位的意大利差不多,达137.67亿美元。针对这一路“飘红”的态势,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美国对中国家具的反倾销终裁,反而引起了世界对中国家具的关注,推动了价廉物美的家具出口,其中对欧美、非洲及澳洲等国均增长60%以上。但是,对此他也有些担忧:“中国家具多元化的出口生产倾向,刺激了国内一些地区家具产业的急速膨胀。但出口增速过快,并非好事,国际贸易的后患已逐步显露。”
朱长岭并非杞人忧天,由于中国家具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国内的生产资源消耗过大,国际贸易已隐存后患,在控制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15%左右的情况下,必须走一条新的家具发展之路,就是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提高中国家具产业的附加值。
外来品牌迅猛逐鹿中原
“尽管中国家具生产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增长速度过快、中低档产品过多、原创力不足、流通领域规模小等诸多问题。”贾清文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的家具业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北京,问起家具的品牌,大家都能对美克美家、达芬奇、伊利诺依、宜家等国外品牌如数家珍,美克美家这一品牌,作为国内欧美经典家具品牌代表,它的海外背景和独有艺术感,使得它具有了明显区隔于其他国内品牌的特质,已经被业界公认为中国中高端家具第一品牌。而宜家统领着整个中端市场,满足着整个中国家具需求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偌大的中国家具行业,却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寡头。
并不缺乏资金的家具行业,为什么出现不了真正的大品牌呢?对此业界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低利润导致品牌的低端化。中国家具是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产品属于中低档,面临着国际上游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压力。因此,中国家具普遍存在利润偏低的现象。在中国家具低利润的背后,大部分企业一味靠跟风仿制,以致出现国内家具款式周期远比国际周期短的怪现象:国外一个成熟的家具款式流行期在5年左右,而近年来国内家具款式却以3个月左右一款的速度更新换代。贾清文一语道破天机,国内整个家具行业互相抄袭已经成为“风气”:小厂仿大厂、大厂仿国外、同类企业互相仿,这样一来,导致了中国的家具品牌一直成不了气候。另一种说法就是,品牌塑造缺乏主动性。过去的家具企业更多地在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做得多、说得少。而大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却又面临不知道怎么花的境地。
而对贴牌生产的依赖也是目前一些家具制造商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如果谁还醉心于以所谓“成本优势”争抢OEM订单,很可能会走一条不归路。
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普遍带来的另一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去年美国对中国的木质卧房家具进行了“反倾销”诉讼,涉及金额高达10亿美元。事件发生后,行业集体喊冤,因为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贴牌生产出口美国,特别是广东一些家具企业,几乎成了美国家具商的“幕后”企业。
“贴牌扼杀自主品牌,同质化严重阻碍创新。”短短一句话,贾清文对中国家具产业发展做了高度概括。
各家较力掀起战国烟尘
培养自主品牌已经迫在眉睫,家具行业个性化和时尚化很强,企业和产品都需要良好的品牌来打造,而家具行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项目上马比较容易。因此,没有品牌就成了中国家具的最大弱点,只要有风吹草动,中国家具的脆弱就暴露了出来。
今年以来,由于进口木材的进口量减少,从而带动国产木材价格走高。木材价格不断上涨,让家具厂商倍感煎熬。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厂商难以轻言涨价,而日趋上升的成本,又使企业陷入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亏损的境地。据权威业内人士预计,现在国内家具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涨,大部分企业将无法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在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如果家具企业还在继续依靠传统的高能耗、低劳动力成本赚钱,那将会陷入瓶颈。
有专家预测,2006年,中国家具行业洗牌在即,进入“战国”时代,这个过程将由美克美家、宜家等少数几家具有品牌度的中高端企业领航,众多中低端企业参与。
相关知识
家具业呼唤品牌登场
素颜家居界第5期:家具业设计品牌
业界聚焦:广东家具业迈向品牌整合时代
家具业应形成联盟品牌
中国家具产业发展:需要品牌,更需要文化
向品牌要效益家具业何时进入品牌时代
中国家具业:何时能过品牌关?
山西家具品牌:破茧成蝶须时日
中国家具业:制造大国 品牌优势却为“零”
中国家具业:制造大国 品牌优势却为“零”!